思源计划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思源计划 > 活动新闻
承支教助人初心,探乡村振兴画卷 ——清华大学“饮水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第二十一期赴陕西开展系列实践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09-23     作者:清华大学“思源计划”第二十一期全员   来源:   点击量:5334   分享到:
字号:

7月28日至8月10日,清华大学“饮水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思源计划”)第二十一期实践支队赴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开展“本土情怀”社会实践活动。支队成员扎实开展支教帮扶,与中学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沉浸式体验基层教育;在调研走访中增进对国情社情的了解,以青年视角记录乡村振兴故事;参访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旧址,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深耕支教沃土,践行助人初心

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基石。“思源计划”第21期学员于8月1日至8月7日在榆林市佳县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通过高考科目讲授、通识课程拓展、课后答疑交流、共办主题音乐会等形式,深入走进佳县中学高三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效解答同学们学习发展方面的困惑,帮助优化学习方法、重拾学习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图片a.png 支队成员站上三尺讲台 

佳县中学是佳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2021届高考考生168人,本科上线48人。立足中学实际情况和需求,支队成员以备课组为单位,针对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文综等高考科目及通识课程制定了严谨详实的教学计划,并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结合个人学习方法、备考经验与应试技巧进行细致全面的备课,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带进佳县中学新高三年级的六个班级。课堂上,同学们积极配合、反响热烈,展现出乐学向上的积极状态。

图片b.png 课后答疑与互动交流

针对佳中学生学科基础薄弱、知识体系欠缺等问题,支队成员充分利用课间和晚自习时间为同学们开设答疑坊,创新尝试英语特色“集中讲座”。同时,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增进师生互动交流,支队成员通过“水木信箱”匿名收集各班同学们的困惑和愿望,并予以解答或实现。另有十余名支队成员兼任各班的“带班小导”,在紧张密集的课程学习之余,带领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集体建设活动,有效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

图片c.png

“清·佳”主题音乐会现场 

支队成员也与同学们共同策划并举办了“千山九曲,源聚万里——‘清·佳’主题音乐会”。活动现场,支队全员合唱《东方红》,在这一伟大颂歌的诞生地,向那一抹唤醒华夏奋起决心、照亮民族前行方向的东方的鲜红致以崇高敬意。精彩纷呈的歌舞节目和互动游戏也引起现场阵阵欢笑,为在佳县中学的支教生活画上圆满句号。

图片d.png 与班级同学合影

为期一周的支教生活带来的不仅有不舍的牵挂,更有切实的行动和深刻的思辨。针对支教期间发现的宿舍住人过多、没有风扇和窗帘、学生洗澡难等问题,支队成员将助人初心落到行动,成立“权益小分队”,以科学数据为支撑撰写提案,积极对接校方。此外,为实现对佳中学生的持久激励,支队成员策划并立项了“源梦清佳”长期对接交流志愿项目,未来将以书信、专题视频等形式向同学们持续传递正确的学习理念与方法。支队成员也跳脱出短期支教“怜”与“哀”的情感范式,尝试深入理解同学们出生、成长的这片黄土地,真正与学生共情、与乡村共情。电机系2021级本科生沈炎在支教结束后感叹道:“旁人只能尽力拓宽一点河道,想要蓄足水力喷薄而出,还得靠自己去筑那道堤坝。”但不论未来命运如何,佳县中学的同学们或许会永远记得,有人曾和他们一起,在这片黄土地上“播种太阳”。 

问道基层治理,探秘乡村振兴

陕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农村人口占比高围绕新时代陕北地区的基层治理和农村发展主题,支队成员于延安实践期间先后与延安新区管委会和安塞区政府进行了座谈交流;在佳县中学支教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分别从产业振兴、生态和文化振兴、人才和组织振兴角度,深入乡村一线调研发展现状,与当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重点企业展开座谈交流。

图片e.png 与延安新区管委会座谈交流

在与延安新区管委会的座谈会上,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建中详细介绍了延安新区的建设原理、所遇难题、解决办法和取得的建设性成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就支队成员提出的新区建设招商引资方式、房地产项目运作流程疑问,给出了深入浅出解答,引导同学们更加系统深入地认识延安新区。

图片f.png 与安塞区政府座谈交流

在与安塞区政府的座谈会上,安塞区区长、清华大学2007级工物系校友李延武向支队成员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为民服务的主战场希望同学们走进基层,走进田间地头,在实践中探索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践行能力、共情能力、服务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科研创新、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中汲取多方知识,总结经验,充实头脑,锤炼自我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教师范舒瑞对安塞区支持和帮助“思源计划”学员开展实践调研表示感谢并希望同学们此行在了解安塞区发展建设成果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牢记自己在安塞的所闻所思所想。

图片g.png

产业振兴组调研纪实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佳县,产业振兴组成员先后前往了木头峪村、泥河沟村等产业示范地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佳县乡村产业的种类特点、现存问题以及发展规划;除此之外,产业振兴组还与平安产险佳县支公司、佳县财政局等单位进行座谈,对生猪“期货、保险、财政贴息、担保、银行”五位一体帮扶项目、红枣“保险、财政贴息、担保、银行”项目等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项目进行深入交流,搜集促进当地农村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和举措。综合来看,佳县最具独特优势的依然是红枣产业,如何以红枣产业为核心,延伸全产业链,筑牢产业振兴的基础,打造品牌加强宣传,帮助产业“走出去”将是佳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图片h.png 生态和文化振兴组调研纪实 

生态和文化振兴组则将目光聚焦于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改善和文化发展,小组成员前往金沙湾湿地公园、黄河湿地公园等生态修复公园,与生态环境局佳县分局和生态保护相关企业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佳县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重点和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他们也参访了燕翼堂义塾、东方红文化产业园等地,调研当地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发扬、保护情况,探寻新时代下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只有回首与展望并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振兴乡村文化,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片i.png 人才和组织振兴组调研纪实 

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为全方位了解佳县人才和组织振兴的发展,人才和组织振兴组前往佳县乡村振兴局、佳县团县委等政府部门,对佳县县级政府部门就如何吸引人才、如何指导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展开调研和交流,从宏观政策上理解佳县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的举措;同时也前往金沙湾社区、赤牛坬村等村庄和移民社区,调研当地基层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以及人才引入情况和激励制度,并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与基层干部进行研讨。成员们发现佳县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人才紧缺问题结合乡村现状,从“人才培养”入手推动人才振兴是一条必由之路,而如何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使得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则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有了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才能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祖国大地上。 

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

为深入学习陕北地区的革命历史,厚植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实践支队前往枣园革命旧址、梁家河村、中共绥德地委旧址郝家桥村等地,收获了对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等红色精神文化全新感悟和理解。

图片j.png 参访枣园革命旧址

“黑夜枣园燃烈火,惊涛窑洞挽狂澜。”枣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支队成员参观了党中央的办公场所旧址、部分领导人的住所旧址及其他场地,零距离感受当年工作生活的艰苦环境。党中央在此的奋斗历程时刻告诫同学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接续奋斗。

图片k_副本_副本.jpg 参访梁家河村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里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支队成员来到了梁家河村梁家河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是总书记下乡做知青的地方,也是总书记学习成长的地方。支队成员先后参访了梁家河村史馆、总书记故居等地,亲身感受总书记当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感悟梁家河村的巨大变化。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经历时刻激励着支队成员扎根基层沃土,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图片L.png

与绥德县政府座谈交流

在绥德县,支队成员与绥德县政府文旅和党史工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副县长李光辉对“思源计划”实践支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支队成员介绍了绥德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成果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发扬和保护绥德县红色革命文化是文旅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史办负责人表示,绥德的党史研究仍需重视和支持,未来将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党史宣传工作的优化创新。座谈结束后,支队成员前往郝家桥村进行村史馆参访和入户调研,了解郝家桥村的发展历程,关注村民的家庭生活,将村民生活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连接感悟郝家桥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历史变迁。

清华大学“饮水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于2001年设立,以“为未来中国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的领军人物”为使命,每年从大一年级学生中选拔40名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开展贯穿本科四年的培养。社会实践是“思源计划”重要培养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