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亲情中华”于2008年启动,是中国侨联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强与海外侨胞与侨社的服务和联系开展的主题活动。近年来,陕西省侨联主要开展有慰问演出、中医药专家海外行、夏令营、筑梦丝路和华侨华人书画展等主题活动,服务华侨华人及国际友人10余万人。
文化交流基地: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城东约1.5公里处,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山上五峰环拱,古柏苍翠,金、元、明、清古建筑群轩昂壮观,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地,药王山便因此而得名。 药王山全景孙思邈纪念馆位于药王山景区山门以西 100 米,建筑面积 15300 平方米,主要展示药王孙思邈的生平事迹、医药著作、学术贡献及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等。 孙思邈纪念馆外景药王山上有金、元建筑及大型元代壁画、药王大殿及医方碑、太玄古洞、洗药池等;药王山碑林藏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碑石百余通。药王山古建石刻有大小摩崖造像45尊,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碑林摩崖造像海外华人华侨同样关注着药王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经常来药王山博物馆开展文化交流和参观访问活动,体验中华医药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年代久远,侵蚀严重,佛龛造顶及佛身两侧的岩体出现裂缝,多处渗水,大殿潮湿霉变、吊顶下沉,木架变形。热心侨胞积极联系香港众善堂有限公司,捐资人民币20万元,加上地方配套的18.9万元,成功对石刻造像佛龛进行防水处理、对大殿修葺加固。 香港众善堂有限公司捐助药王山摩崖石刻造像大厅修葺保护碑记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作为陕西闪亮的文化名片,多次成为侨联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文化阵地。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铜川行,来自德国、西班牙、美国、捷克、法国等地的70余名华裔青少年走进药王山、孙思邈纪念馆感受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魅力。 营员和老师从历史背景了解建筑特点、从养生文化了解中医精髓、从药王山的“前世”认识“今生”。 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影响深远。其医学著作中的两部《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随着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传播,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治疗方法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对于身在海外的侨胞,孙思邈所传承下来的药王精神不仅是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更是连接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更有利于促进海内外同胞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有利于助推中医药文化在国内外的发展。2023年,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被确认为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陕西省侨联在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 举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
3月14日,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在铜川市举行。省侨联副主席余劲、铜川市副市长雷颖共同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铜川市政府副秘书长郝亚丰主持揭牌仪式。余劲对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表示祝贺。他指出,交流基地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市侨联要共同擦亮孙思邈“药王”品牌、传承好“药王”精神、用好中医药文化优势资源,讲好陕西故事、铜川故事,支持交流基地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工作做好做强。余劲强调,全省各级侨联组织和交流基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国侨联十一代会精神,加强对侨界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为汇聚“侨心向党”的磅礴力量作出贡献;要充分发挥交流基地的平台和载体作用,不断挖掘地方特色,有力推动文化“请进来”“走出去”;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助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侨界贡献。揭牌仪式上,省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王耀祖宣读了《中国侨联关于确认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通知》,药王山管理处主任郑升明致辞。之后,在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前广场开展了药王养生功互动展演活动。铜川市侨联、铜川市文旅局、药王山管理处、药王山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活动视频集锦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活动视频集锦
大唐西市丝路情 寻根之旅新起点 —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闭营
12月30日上午,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的营员们,走进大唐西市博物馆,通过参观文物、文化体验,详细了解了盛唐文化、商业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中国首家非国有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一座特色鲜明的遗址类博物馆,集传统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玻璃化钢结构的设计形式为一体,建筑风格独特、鲜明,整个馆体像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彰显了盛唐的辉煌与光明。 西市是唐都长安最为繁华的国际化贸易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排水沟遗迹、车辙遗址、东北“十字街”北侧石板桥遗址等西市遗址,以及形制各异的陶器、瓷器、陶俑、金银器等等,无不印证了西市曾经作为唐朝中外商贸集散地、中西方文化交流融通中心的辉煌存在。唐朝的辉煌与长安西市的风采,在营员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下午,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闭营仪式举行,省侨联副秘书长、一级调研员黄茹致辞,为营员们颁发结业证书,并与日本、南非带队老师互换礼物。霍明威、吴攸分别作为领队老师和营员代表发言。仪式末尾,营员们唱着中国歌曲,跳着住在国当地舞蹈,画面温馨和谐,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兼容并蓄。省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王耀祖主持闭营仪式。 霍明威在发言中表示,在夏令营中,看到了营员们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老师与家长的信任,更深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对省侨联提供这次参营机会表示感谢。吴攸同学表示,通过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民俗村、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体验彩染、皮影戏、农民画等活动,感受到了祖国悠久璀璨的历史和与日俱增的强大,作为海外华人,倍感骄傲与自豪。 黄茹在致辞中表示,十天的夏令营让营员们,一同学习、探索和交流,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建立了珍贵的友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大家都是中国故事、陕西故事的聆听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见证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陕西文化的传承者,希望大家回到住在国以后,多多宣传中国,推介陕西,影响更多的国外人士知华、友华、爱华,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此次闭营不是结束,而是新一期活动的开始。未来,我们将组织更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培育出更多热爱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来。
观文物追忆思路情缘 登城墙感受千年文明 —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第八日活动记事
12月29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的营员们走进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开启了文化探索之旅。在西安博物院,通过静态展示、实景模拟、国风手绘和艺术动画等多种手段相融合的观展方式,追忆文物背后的丝路情缘;登上西安城墙,墙内古建密布,墙外高楼林立,今古交错、新旧共生,历史的演变在这一刻定格,感受厚重且灵动、古朴又鲜活的千年文明。 西安博物院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是一座集名胜古迹、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城市公园、文娱休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展览基本陈列围绕西安作为都城发展的历史,分为周、秦、汉、唐四个部分,文物包含金、银、玉、青铜、石刻、洗印、铜镜、纸质等多种材质。曲径通幽之处,葱郁苍翠的古柏古松与矗立千余年的小雁塔呼应,诉说着岁月流淌的长安故事。 在西安博物院,通过一件件文物凝望古老的丝绸之路,与久远的历史文化开启了一场跨时空“对话”。“这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唐代三彩腾空马,站在它面前,是不是仿佛看到一位蓝衣少年正意气风发,策马飞奔而来的景象呢。”在介绍文物的同时,讲解员还给孩子们讲述了小雁塔的历史和雁塔晨钟的故事。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来学习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小课堂上,孩子们拿起毛笔,在老师的辅导下,书写了龙字和福字。龙字预示着新的一年就要到来,福字则满载美好与祝福,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将自己亲手写的字带回家,送给父母。 “城墙上怎么有那么多豁口?”“建那么多的房子都是干什么用的?”“城墙四周为什么有一条河?”一登上西安城墙,孩子们问题不断,讲解员一一作答。了解到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时,孩子们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刚才走进城门的一瞬间,就像穿越了一样,感觉自己回到了古长安”,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讲到。 西安城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西安的城市标志和象征。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从隋唐皇城算起,西安城墙已经有 1400 多年的历史,全长13.74公里,共有18座城门,主城门四座,分别是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东门长乐门。还包括有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城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在西安博物院,通过一件件文物,生动再现了大唐都城的市场繁荣与文化交融,参观小雁塔,见证古代建筑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在西安城墙下,抚摸凹凸沧桑的砖墙,如同触摸千年历史,拾级而上,在城垛处远眺时代发展的浩瀚……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古城西安的悠久历史和汉唐文化的独特魅力。
探寻关中民间艺术 体验盛唐服章之美——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第七日活动记事
12月28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的营员们,走进有着民间绘画之乡称号的鄠邑区,探访户县农民画展览馆,了解户县农民画的发展历程,动手体验农民画创作技法;赴西安开放大学,聆听关于唐服历史变迁的专业课,身着唐服感受大唐的繁荣昌盛与开放包容。户县农民画孕育于陕西关中地区传统的剪纸、壁画、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以其朴实的绘画语言,详尽且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产劳动、节庆活动和民风民俗,画面简洁饱满,地域特色鲜明,表现出超凡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在西安开放大学,汉唐文化网络学院院长吕洁博士通过“华夏”称谓的出处,引出题为《风韵西安 服章之美——中国唐代服饰的精神蕴含和品格》的文化讲座。清雅的配乐、华美的服饰、曼妙的舞姿、引人入胜的讲解,将营员们带入了那个“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的秾丽大唐。“我要穿和李白一样的衣服,我要穿仕女装,我想要个官服……”讲座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体验穿唐服行古礼了。有两个小男生还穿起了襦裙装,反串起仕女来。经过老师的点拨,一颦一笑间,颇有一股“李玉刚”的味道。户县农民画表达了农民对劳动、农村和时代的热爱与赞美,迸发出积极向上、蓬勃质朴的活力;华夏历经千年,服章之美光彩夺目。从民间艺术到服饰文化,通过沉浸式体验,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绚丽多彩。
访大明宫览盛唐风华 观汪氏皮影品非遗雅韵 —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第六日活动记事
12月27日,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的营员们,探访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学习古代建筑的历史渊源,领略大唐盛世的绝代风华;观看汪氏皮影表演,了解皮影发展历史,欣赏皮影制作技艺,品味非遗的韵味。从历史遗迹到非遗文化,营员们心中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印象逐渐丰满、立体了起来,持续学习和探究中华文明的热情更加高涨。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有“千宫之宫”美誉的唐大明宫是盛唐时期最富盛名的皇家宫殿群。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占地3.5平方公里, 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其面积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4.5个故宫、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唐代21位皇帝中17位都曾在此朝寝。2021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丹凤门,是在原址上还原建设,是大明宫的南大门,大明宫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宫殿。”讲解员正在向营员们介绍着大明宫的历史,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基本还原了唐代大明宫的历史原貌,并在文物保护基础上,体现了旅游的元素。“说到大明宫,必须要提的是李世民,他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大明宫就是他一手筹建。”在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内,一座座宫殿模型,一件件珍奇文物,无不向营员们展示着那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国力强盛,文教昌盛、民众生活安定的鼎盛时代。“皮影戏是怎样演出的?用的皮影是塑料做的吗?是用纸做的吗?是驴皮吗?”一进入汪氏皮影馆,孩子们问题不断,工作人员一一作答。“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是中国传统戏剧表演形式。所用的皮影是用牛皮做的,每次演出需要很多人一同配合完成。” 营员们边听边看,时不时停下脚步,驻足于一件件精美的皮影作品前,认真打量,细细品味。讲解结束后,工作人员指导孩子们一起制作皮影人物,观看皮影戏表演,走进后台体验表演过程。唐文化就像一面镜子,为营员们映照出中华文化的璀璨厚重;而皮影戏,透过一层薄薄的白布让孩子们领略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孩子们纷纷表示,今天的走访、观演、制作活动很有趣,让他们在愉快地体验中,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探秘世界第八大奇迹 感受千年历史遗迹魅力 —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第五日活动记事
“欢迎小朋友们来到西安市临潼区,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帝陵兵马俑。”12月26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的营员们,走进沉寂千年的地下帝国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近距离“阅兵”,深入了解恢弘壮阔的古代秦文化,领略千年前的巍巍大秦风范,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秦始皇帝陵建于公元前210年左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它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陵墓之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考古遗址公园(丽山园)组成。“哇,太壮观了吧!快看,威风凛凛的军队,排列的好整齐,快拍照。”一走进一号俑坑,海外华裔青少年们瞬间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神态各异的军队、栩栩如生的战马,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重现了千年前壮观场景。“妈妈,快看,兵马俑在看我,它们好像是真的呀。”一位小朋友现场与家人通起了视频电话,两千年的对望一定会让这位小朋友记忆深刻,会认真学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不看兵马俑就等于没到过西安。”讲解员正在向孩子们讲解,“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兵马俑一号坑,是1974年被当地一位农民发现的,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它们是用真人做的吗?它们的模样咋都不一样?它们从土里挖出来就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会在地下建设一支军团?”孩子们不时的提出各种问题,讲解员在一一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将大秦帝国的文明历史讲述给他们,让他们能更好的了解秦文化。“二号坑和一号坑类似,但兵种更全了,还有了装备精良的“特种兵”,有骑兵方队、战车方队、弩兵阵列,还发现了将军俑、鞍马俑、跪射俑。”一听到有这里,孩子们瞬间又兴奋了,纷纷跑到这些国宝前面认真的观察。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从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现在我们来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这里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历代皇帝陵中规模最大,埋藏最丰富的一座陵墓,除了秦始皇帝陵外, 在这里还可以见到两架国宝铜车马。”在丽山园,讲解员正在向孩子们介绍。“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乱纷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统一了中国大陆上所有民族的语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他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缔造者,他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之一,在思想、艺术、文化、科技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起到了开创性、奠基性的作用。让孩子们学习了解秦文化,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验手工制作布艺 领略大唐长安盛景 — 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第四日活动记事
12月25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的营员们,分别走进了陕西省文化馆、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大唐不夜城。在省文化馆,学习王氏布艺制作技巧,亲手制作香包;在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和大唐不夜城,美轮美奂的唐风场景、华美精彩的歌舞表演、风味独具的市井小吃、形式多样的精美文创产品……都令华裔青少年们极为惊艳、震撼,叹为观止。来一场穿越之旅,沉浸式体验大唐文化演艺,了解唐朝鼎盛时期的人文故事,畅游大唐长安的盛景。“说到布艺,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衣服、毛巾、毛毯等等日常用品上都有布艺的存在,在陕西,人们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布艺作品,纳鞋垫、做肚兜、做香包……,但最能体现技术的要数虎头枕、虎头鞋和五毒肚兜了。”王氏布艺传承人向营员们细致地讲解着,随后,指导大家自己动手制作香包,“穿针引线,动手缝制,作品完成”。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针线活他们都没有做过,但一个个都是十分认真,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手艺人”。“圣旨到,大唐皇帝陛下,欢迎各位游客光临大唐长安。”一走进长安十二时辰的大门,就迎来了身着唐装的迎客队伍,妥妥的一秒入唐。走进街区,孩子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好美呀,我是不是穿越了,这里的人们怎么都穿着古装,见面还要行礼呀,快拍照给爸爸妈妈发回去。”各种沉浸式演出,一幕接一幕,唐诗、古乐、唐剧处处都在讲述着唐朝的鼎盛,更能学习到很多唐文化,随处可见的不同角色的人物行礼问好,仿佛回到了唐朝的街道。 “我这是到长安了吗?”走在大唐不夜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穿着唐装汉服的游人,李白的扮演者正在背诵着一首首经典古诗,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跟着诵读起来。各种仿唐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观,古风古韵的文艺演出,也被大家围的水泄不通,近距离感受唐文化的璀璨繁荣,“一到夜晚,西安就变成了长安,这里的每一幕似乎都将我带回了那个时代。”来自日本一位小朋友说道,“太震撼了,这就是大唐盛世!”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西安,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美丽西安和盛唐长安在昼夜中轮转,新旧更替,古今相映,让人流连忘返。让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在陕的“寻根之旅”活动,感受大唐文化,熟知西安历史,并将这份美好体验分享给更多在外的华人,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增进海外华裔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和认同。
探访乡村旅游明星村 体验红星糕点制作工艺 —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第三日活动记事
12月24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的营员们,探访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了解乡村旅游明星村袁家村的发展历程,参观非遗传承店,逛美食街,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走进红星食品观光园,造访红星食品文化博览园,亲手制作糕点,体验传统糕点制作的独特工艺,参观生产车间,见证每一块红星软香酥的诞生。“袁家村过去很穷,在几届村领导的带领下,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现在村里的村民都很富,袁家村模式也成了全国乡村旅游建设的典范。”在村史馆,工作人员正在向来自日本、南非的华裔青少年们讲解袁家村的发展历程。袁家村历史上是个“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现如今,以关中传统老建筑、老作坊、老物件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关中民俗文化为平台,通过建立“袁家村”品牌和商业模式,走出了一条“进城出省”的发展战略,袁家村已成为周边市民旅游休闲的最佳目的地,是远近文明的旅游明星村。“馍里夹肉,为啥要叫肉夹馍?榨油为啥要用那么粗的大木头?油泼辣子怎么会是一道菜?陕西人为啥爱吃面?”走在袁家村美食街区,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在工作人员的耐心细致的解答下,他们对陕西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和乡土风貌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油泼辣子好香呀,我想给奶奶买一瓶。”在辣椒面制作工坊,来自南非的李泽洋想给奶奶带礼物了。醋坊、茯茶馆、麻花作坊等地方,都成了孩子们了解非遗技艺的“微课堂”。孩子们一会吃根麻花,一会喝瓶酸奶,一路上欢声笑语,让今天的寻根之旅,俨然成了一场非遗美食盛宴。“哇,这么多糕点,好想吃一块。”一走进红星美食观光园,孩子们就被各色美味糕点吸引住了。听说还可以亲手制作,一个个都很兴奋。穿戴好帽子、工作服、手套和鞋套,站在手工制作台前,听着指导老师的工艺讲解,“全副武装”的孩子们一瞬间都化身为烘培高手了。在拿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软香酥后,都急不可待的品尝了起来,自己做的就是好吃。之后,参观了红星食品文化博物馆以及生产车间,见证了一块块软香酥的诞生过程。红星人务实严谨、质量第一的食品生产理念个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陕西的历史传统、地理特点、饮食习惯,造就了独特的陕西饮食文化。让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看、闻、尝、做等方式,了解陕西饮食文化,进而喜欢陕西饮食文化,并把它分享给国外的父母、同学、朋友们,这既是对陕西饮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陕西饮食文化的发扬。
走进陕西科学技术馆 探寻科学技术的奥秘 —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第二日活动记事
12月23日,2023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正式开营,来自日本、南非的50余名青少年开启了寻根之旅。此次活动以“汉语·文化·寻根”为主题,以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感情认同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展示,向海外华裔青少年展示我省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近年来我省社会发展新面貌。营员们聆听以“蓝天鹰迹”为主题的中国航空知识讲座开营仪式后,营员们在陕西科学技术馆聆听了一场以“蓝天鹰迹”为主题的中国航空知识讲座。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的李华星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妙趣横生的肢体动作,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营员铺开了一张中国航空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崛起的辽阔画卷,让身在海外的青少年对祖国蓬勃发展的航空事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认真的小营员正在领略机械的魅力 活动间隙,累并开心着下午,进入观摩体验环节。营员们逐一领略机械齿轮、齿轮传动、链条传动、连杆升降等机械原理的魅力,亲身体验跑步发电、电路游戏、软磁等趣味科技所带来的乐趣,近距离感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藏在齿轮里的乐趣 营员们正在制作印染作品 欢快的科学实验现场 求知若渴的小眼神这么多人看着呢,我可要站直了在科学工作室,老师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向营员们讲授科学原理,让他们学习到不同的科学知识;在印染课堂,营员们根据老师指导亲自参与扎染过程,制作出了自己心仪的印染作品;在科学实验演出现场,演员们与营员频频互动,充分展现出寓教于乐的生动画面。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 陕西营第三期开营
12月23日上午,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活动在西安举行开营仪式,来自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南非开普敦中国国际学校的领队老师和营员共50名相聚大美陕西,开启了为期10天的“寻根之旅”。陕西省侨联副主席余劲致辞并向营员授旗,西安市侨联副主席张天琦,陕西省科学技术馆馆长王晓东,陕西省科普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柴晓敏,咸阳市侨联副主席任建谋,西安市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李新磊等出席开营仪式。陕西省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王耀祖主持开营仪式。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期开营 陕西省侨联副主席余劲向营员授旗余劲表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陕西地处中国腹地、黄河中游,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多元灿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热情好客的三秦大地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余劲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海外华裔青少年身体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余劲强调,此次夏令营将通过课堂教学、实地参访、观摩体验和交流研讨四种方式有机结合,引导营员们去探寻心生向往的地方,留下学习感悟的足迹,充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他代表省侨联,对给予本次夏令营活动大力支持的西安市侨联、咸阳市侨联、陕西省科学技术馆、陕西省科普宣传教育中心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领队郑红老师发言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领队郑红老师发言,她说这是自己第二次带队来陕参加夏令营,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古城西安如同一本翻开的时空长卷,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有幸踏上先辈们曾经生活过的热土的领队老师和营员们,多走多看,亲身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察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前行的力量,不断增进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认同感、自豪感,像海外先辈们那样关心和支持祖(籍)国发展。 南非开普敦中国国际学校颜程胤代表营员发言南非开普敦中国国际学校颜程胤代表营员发言,他对陕西省侨联提供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探索的机会表示感谢。“寻根之旅”夏令营是一个专为海外华裔青少年搭建的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平台,在传承、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方面影响深远。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他深信此次参营将会是一段美好且难忘的经历,期待与其他营员一道,积极投身到夏令营的各项活动中去,用情体验、用心感悟,共度这段有意义的时光。此次活动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西安市侨联、咸阳市侨联、陕西省科普宣传教育中心共同协办。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让营员们聆听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体会陕西文化独特魅力,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 陕西营第六期圆满闭营
12月17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的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六期圆满结束。回顾本期网上营活动,我们“穿越唐朝过新年”,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唐朝,领略古老而美丽的年俗,深入探寻“年”的源起和除夕的传统庆祝方式;聆听吴孟超院士的医学奋斗故事,回望那一段拼搏创新和不懈坚持的感人经历;学习玄奘为求取真经、弘扬佛法,在西行的坎坷路上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精神;从隋唐律令切入,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法治体系和社会秩序,感受隋唐时代的政治繁荣和文化灿烂。在视频课堂里,我们穿越时光,漫看华夏服饰画卷,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探讨不同朝代的服饰演变,进行服装考古,逐一解锁古代服饰的神秘面纱,感受华夏历史在服装上留下的独特痕迹;观摩在小小鼻烟壶内绘制大千世界的内画技艺,其独特的技法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既传承了古老的制作传统,也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令人印象深刻;一起体验了一把云端的艺术,巧妙地使用棉絮,将梦幻的画面呈现于画布之上,勾勒出层次分明的意象。许多营员都交出了极具创意的作品;踏入绳结的奇妙世界,学习结绳编织,感受古老技艺中的无限创意与乐趣。在仪式的末尾,各海外华校及侨团老师纷纷向活动主办、承办以及协办单位致谢。汉诺威汉友中文学校的吴校长动情表示:“感谢精心组织安排的活动,学生们可喜欢听这些故事啦!还有中国传统的艺术,学到了很多中华智慧,家长们都说孩子们这次受益匪浅,增长了知识。”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的郑校长表示:“谢谢陕西省侨联,课程内容丰富新颖,同学们很喜欢!”至此,2023年度“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活动已全部结束。通过本年度一系列的网上营课程,相信营员们能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了解陕西文化,希望营员们在此次学习结束后,继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汲取精髓,再发扬光大,做一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让我们在欣赏营员们优秀作品展示的同时,说一声,来年再见吧。(法国小熊猫学校程梓馨作品)(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黄子一作品)(汉诺威汉友中文学校李育彤作品)(华德多特蒙德中文学校蒋芸蓉作品)(华德多特蒙德中文学校吴婷作品)(韩国蔚山华文学院李汉锦作品)(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俞涵菡作品)(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倪奕凯作品)(华德多特蒙德中文学校陈奇琰作品)(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李安睿作品)相关视频展示:
巧夺天工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 网上营陕西营第六期开营
12月8日下午,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六期开营仪式成功举办。本期网上营陕西营是2023年度最后一期,共有来自西班牙、法国、美国、韩国、瑞士、德国6个国家8个海外华校及侨社团的营员们参营。开营仪式视频截图班主任老师王京琼主持本次开营仪式,并向营员们介绍了8名参营华校的组团单位老师、陕西人文历史风情和课程内容设置。长安是从不缺文化的沉淀,是古时的盛世之都,西北的粗狂豪放与现代社会的开放包容在这里完美交织。在本期课程里,我们将一起走进陕西,体验学习陕西传统与创新的非遗手工技艺。认识中国传统服饰,学习古代不同时期的服装特色,了解传统服饰文化;认识“雾里探花”的秦派内画技艺,了解鲜活的人生是如何凝结成水晶壶内一幅幅平面图画的;学习灵感来源于民间的棉絮画,了解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以农作物作画的艺术品;在指尖翻转,凝结成一个个精美的绳结编织作品,学习结绳技艺,见证历史的传承。同时,在丰富的音频故事里,我们将一起穿越唐朝过新年,见证历史上的玄奘是如何取经,认识不一样的唐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营员们的部分优秀作业吧。优秀视频作品展示: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中文学校校区视频作业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 陕西营第五期圆满闭营
12月5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的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五期圆满闭营。线上共有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共180名华裔青少年及老师们参加仪式。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五期闭营仪式自第五期开营以来,营员们一起学习中华文化,感受陕西风土人情,深度走进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了解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认识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结构以及不同时期的瓦当纹样;根据宫殿台基、斗拱、屋顶、瓦等部位,掌握了地震也不会让房子彻底倒塌的原理,细品古人传承至今的哲学与智慧;知道了唐朝职员是如何“上班”的;通过学习华人华侨爱国故事,不断增强华夏儿女的赤子情怀。仪式最后,老师寄语华裔青少年们:期待营员们能亲身来到陕西,体验陕西的文化魅力,保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发扬光大,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第五期网上营陕西营结束后,我们还将继续举办“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六期活动,热烈欢迎各海外华校及侨社团前来报名参营。以下为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 陕西营第四期圆满闭营
11月2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的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四期圆满闭营。本次共有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华裔青少年120余人线上参加闭营仪式。(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四期闭营仪式)本期网上营我们从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开篇,学习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聆听仓颉造字课程,探索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起学习扎染、麦秆画等制作技艺,传承传统手工艺术;在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地之一的陕西了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大唐女皇——武则天的故事;学习唐代独特的三彩陶器制作工艺。随着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进一步加深,对陕西文化故事的深入了解,各位营员都表示收获满满。10天的网上营课程结束,并不代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脚步也就此停驻。希望各位营员在今后,将对中华文化的每一份热爱记在心里,讲给世界听,展现中国面向世界的良好形象。在仪式的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下本期网上营的优秀作品。来自德国华德多特蒙德中文学校的华裔青少年陈奇琰用文字概略介绍了唐三彩制作过程,书写认真,字迹工整,获得了各校领队、老师、营员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慈恩春色看今朝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四期开营
10月24日,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四期正式开营。本期网上营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等3个国家120余名华裔青少年参营。田晨蕾老师为本期网上营班主任,她向营员们介绍了本期的课程安排,并主持开营仪式。在第四期课程中,我们将从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开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观看非遗技艺《扎染》,学习中国传统技艺制作技巧;通过《特别的家书》了解侨批的来历;视频欣赏《安塞腰鼓》,感受民乐的独特魅力;《爱看足球赛的女皇帝》,了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的故事;通过《唐三彩》,一起重温大唐华章;通过神话故事《仓颉造字》,追溯汉字的起源和意义;通过《麦秆画》,了解民间特色工艺品的工艺价值及文化价值。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老师在开营仪式上表达了谢意,感谢中国侨联和陕西侨联提供的这次宝贵的机会,让孩子们由机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陕西地方特色文化,对中华文化和陕西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微信截图生动有趣的课程设置也让营员们在群内积极打卡、提交作业,在此分享部分优秀作品。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在这为期10天的时间里,祝营员们都能够愉快地学习,充分体验陕西文化的魅力与活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与内涵。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四期开始报名
2023年“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活动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此次第四期网上夏令营活动,营员们将通过网络相约陕西,共在云端欣赏陕西民间艺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重阳节、聆听中国神话故事,追溯汉字的起源。本期网上营“来处是长安——慈恩春色看今朝”,带你领略千年后的长安,时空与你,将在此刻交错。踏入长安夜,做一次大唐人,看看今日长安,细数繁华盛景,来一场特别的体验。本期网上营,我们将从诗词开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带你认识陕西民族乐器-安塞腰鼓,感受民乐的独特魅力;了解非遗技艺扎染,学习中国传统技艺制作技巧;通过神话故事仓颉造字,追溯汉字的起源。学习任务:每日发布内容都会配备课后任务,由班主任进行收集。有的需要营员用手机录制视频;有的需要营员提交所创作的作品;有的需要营员轮流做语音分享,围绕故事主题进行辩论或讨论,鼓励营员对故事进行改编或续编等。陕西省侨联将整理营员的优秀学习成果,进行宣传,搭建营员互动和展示交流的平台。课程安排 办营介绍主办单位:中国侨联承办单位:陕西侨联招生对象:6至18周岁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建营方式:以微信作为网络载体,所有营员在微信群中参加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活动。网上营为公益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朱老师 15609260022(微信同号)(朱老师微信二维码)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 网上营陕西营第三期圆满闭营
10月18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的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三期圆满闭营。本次共有美国、瑞士、德国的144名华裔青少年及各校老师们参加闭营仪式。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三期闭营仪式本期网上营,营员们积极参与活动,按时完成打卡任务,一起学习陕西历史文化。体验中华武术,习练鞭杆技艺;了解华文教育的榜样,倾听陈永栽先生的故事;学习民间手工艺,捏制极具陕西乡土特色的关中泥塑;亲自动手,用画作表达对《愚公移山》成语小故事的喜爱;特色甜点,“云品味”金面银帮鼓鼓腔的水晶饼;还原历史,绘制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出塞图;走进盛唐,欣赏经过千年传承创新的唐流彩作品;亲近自然,一起沉浸在唐诗《画》所构成的那一派生机盎然里。在仪式的最后,班主任老师展示了优秀作品集锦,带领大家一起回顾本期网上营的优秀作品,分享听课时的所感所想。来自瑞士伯尔尼华夏中文学校的华裔青少年瑞平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练习鞭杆的过程,该校的颜老师表示,瑞平对鞭杆兴趣非常浓,课程虽然结束了,但依旧刻苦练习着。第三期网上营陕西营,共评选出15名优秀营员。本期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将继续举办3期“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系列活动,欢迎海外华裔青少年们积极报名参与。第三期网上营陕西营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来处是长安·游戏千年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三期开营
10月9日,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三期正式开营。本期网上营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共有来自瑞士、德国、美国等3个国家130余名华裔青少年参营。开营仪式视频截图 王京琼老师为本期网上营班主任,她向营员们介绍了本期的课程安排,并主持开营仪式。在第三期课程中,我们将与武术老师一起学习传统武术鞭杆;了解爱国华侨陈永栽的故事,学习他的精神;通过泥塑课程,制作属于自己的专属泥塑作品;学习愚公移山成语小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意义;跟随面点师傅一起学习传统糕点的制作;了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事;学习民间传统染色工艺的制作;欣赏诗词,感受大诗人王维创作《画》时所见的优美景色。从身体素质锻炼再到精神内涵的丰富,全方位感受陕西文化的魅力。 瑞士伯尔尼华夏中文学校老师及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会长蔡雪玲会长在开营仪式上表示非常开心能参加本期网上营课程,让孩子们有机会更加深入了解古老与现代融合相映的陕西,并期待参加2024年的寻根之旅夏令营。三期开营仪式群截图 生动有趣的课程设计让营员们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与兴趣高涨,同时在群里也分享了部分优秀作品。《用心良苦》课程优秀作品展示(瑞士伯尔尼华夏中文学校 张梓烨)《用心良苦》课程优秀作品展示(瑞士伯尔尼华夏中文学校 田瑞恩) 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营员们将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技艺、传统武术、手工艺术等一系列课程,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与内涵,体验陕西历史文化的魅力,在有趣的陕西故事里学习中华文化,做好传播中华文化小使者,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认同感。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二期开始报名
2023年“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活动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此次第二期网上夏令营活动,营员们将通过网络相约陕西,“云体验”陕西省古迹遗址、趣闻游戏、古乐赏析和传统美食,开启为期10天的文化之旅,了解陕西十三朝古都的悠久历史,一起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探寻底蕴厚重、独具特色的陕西文化。课程时间:2023年9月21日-9月30日本期网上营“特色营——来处是长安·今日重开宴”,带你“穿越”丝路品味唐时佳肴,学习一种陕西特色美食的制作技巧,认识一种陕西特色饮品,伴随鼓乐奏响,体验一个不一样的长安晚宴。学习任务:每日发布内容都会配备课后任务,由班主任进行收集。有的需要营员用手机录制视频;有的需要营员提交所创作的作品;有的需要营员轮流做语音分享,围绕故事主题进行辩论或讨论,鼓励营员对故事进行改编或续编等。陕西省侨联将整理营员的优秀学习成果,进行宣传,搭建营员互动和展示交流的平台。办营介绍主办单位:中国侨联承办单位:陕西侨联招生对象:6至18周岁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建营方式:以微信作为网络载体,所有营员在微信群中参加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活动。网上营为公益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朱老师 15609260022(微信同号)彭老师 13892050272(朱老师微信二维码)
中国寻根之旅 我们相约明年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圆满闭营
8月10日下午,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闭营仪式在西安石油大学举行。陕西省侨联副主席余劲,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张荣军出席活动并致辞。余劲与营员们一起回顾了此次活动的快乐经历,他希望营员们回去后能向更多的同学和朋友讲述你所看见的陕西,成为中国故事和陕西发展的生动讲述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中国和世界人民交流互鉴的友好促进者!张荣军希望营员们将这次夏令营的收获带回所在国,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来自意大利树人国际教育集团的陈硕老师回忆此趟陕西之行,感触颇多,尤其对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帝陵和秦岭四宝中的网红熊猫“七仔”印象深刻。他说,“此次夏令营,我见到了孩子们相识相知,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的根都在中国。希望大家能牢记这段旅程,为了更好的明天奋斗!中国有句古话‘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今天我们在这里分别,明年我还要再聚西安,再观赏这更加繁荣的长安!”来自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的学生代表王心妍同学说,“在夏令营的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许多陕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习俗。通过认真聆听讲解员的细致讲解,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博大精深,也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的多方面的了解。这次夏令营是一段珍贵的人生经历,我们会铭记于心。回到家后,我们会将这次夏令营的所见所闻告知家人朋友,宣传美丽陕西!”随后,陕西省侨联副主席余劲、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张荣军与海外华校领队互赠锦旗和纪念品。营员们也为大家献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唱跳、武术、合唱、诗朗诵……台上表演,台下欢呼。10日上午,夏令营一行来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西安城墙。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西安城墙的历史和由来,脚踩在从隋唐兴建、明代扩建、现代修复的城墙上,眺望远处的繁华都市,在历史跳动的脉搏之中,感悟沧海桑田的变换。正午的烈日也没有阻止营员们前进的脚步,大家一路向讲解员提问,“城墙有多少年了”,“这么重的墙砖是怎么抬上来的”……当然,吃城墙限定款雪糕是少不了的,大家纷纷拿起雪糕打卡合影,把城墙吃进了嘴里,也留在了心里。 8月11日凌晨,85位营员陆续启程。离别之际,营员们难舍难分,互相拍照合影留念,在对方的T恤上签名,留下联系方式,相约明年暑假再见。至此,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圆满结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中国寻根之旅,我们相约明年!
药王济世人 匠人守匠心——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第八天
8月9日,营员们来到了铜川市药王山,“拜会”药王孙思邈。药王山本名五台山,1300多年前,我国十大杰出名医之一的孙思邈曾在此山居住,并仙逝于此,此山因此得名药王山。而孙思邈之所以被尊称为“药王”,是因为他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编著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让穷人也能看得起病,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在药王山下不远处的孙思邈博物馆内,营员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医的发展历史,对于很多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孩子来说,这也是第一次接触中医。随后,大家走进耀州窑博物馆,参观了耀州窑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又来到耀州窑烧制基地,观摩学习耀州窑的制作过程,这让小营员不禁感叹:太牛了,服了!看完大师傅们的手艺,营员们也动手试着做起来。拉坯、刻花,大家在“玩泥巴”这件事上彻底释放天性,欢乐不断。最后还不忘向同伴炫耀自己的泥手。来自荷兰的王心妍说:“看着老师做觉得很简单,自己动手做很难,做出来歪七扭八。”的确如此,耀州窑烧造历史距今已有1300多年,千年炉火不断,其底蕴深厚、风格独特,都是制窑大师反复实践、潜心钻研之后的成果。匠人们在艺术创作之路上不断探索,用自己的使命和巧手雕刻万千世界,实现着耀州瓷发展壮大的振兴梦。
听蝉鸣 看四宝 习手艺——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第七天
8月8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开启了第七天的行程。接近尾声,同学们前往位于西安市西南方向的周至县秦岭四宝科学公园。搭乘大巴走在关中环线上,来到了秦岭脚下,阴雨绵绵,云雾缭绕,这番景象让荷兰的徐萱婧脱口而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眼前的山不是庐山,但在她的心中,诗中描绘的山便是这般景象。在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内,同学们见到了许多珍稀保护动物,有金雕、小熊猫、红腹锦鸡,还有秦岭四宝,朱鹮、羚牛、金丝猴和国宝大熊猫。在熊猫馆,同学们认识了目前全球唯一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七仔,和性格温顺的二郎,憨态可掬的样子瞬间俘获了大家的注意力。离开时,同学们也都买了熊猫玩偶留作纪念。午饭后同学们来到了秦岭脚下的营地学习手工制作,一行人分成了两组,一组人学习制作竹器,另一组学习植物蓝染。老师首先给大家科普了竹子相关的知识,随后开始手把手教大家制作竹口哨和竹筒水枪。另一边,老师跟大家讲解了植物蓝染的原理及原材料,便开始让同学们动手,先将布袋拧成麻花用皮筋绑紧,浸泡在清水中使其变得容易着色,随后转入染缸中浸泡,最后,将布袋取出,拆掉皮筋,铺平晾干挂在绳上。因为每位同学皮筋绑的松紧疏密不同,最终染色呈现出的图案也各不相同,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布袋像一幅幅青花水墨画,漂亮极了。这一次的秦岭之行,激动、兴奋且充满意义,不仅见到了秦岭大山深处的朱鹮、羚牛、金丝猴和大熊猫,还学会了大山里的古法手工。
走进三圣故里 体验非遗文化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第六天
8月7日,夏令营一行来到了被誉为“戏曲之乡”“鼓舞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的渭南市。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陕西乃至中国西部的东大门。渭南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17项,省级109项,市级311项,位居陕西省之首。在渭南非遗展示传习馆里,营员们见到了许多在“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中学习的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澄城刺绣、临渭草编、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同州梆子、澄城面花……营员们在华县皮影戏前止步不前,营员们自导自演皮影大戏——“孙悟空大战猪八戒”,这生动有趣的皮影戏吸引了全场的围观。看完皮影戏,同学们又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山戏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段育民老师周围。段老师邀请营员们共同参与《霸王卸甲》等表演。随着大家的热情不断高涨,段老师拿出了看家本领——三仙归洞。三仙归洞的道具非常简单,用一根筷子、两个碗、三个球便可实三球之间的变幻。这是一项极其考验手速的项目,可在手法娴熟的段老师手里,那球像是被施了魔法,任营员们如何猜测,最终也没有猜对过碗下的球数目!下午在渭南市博物馆,营员们参观了“与华相宜——渭南故事”,了解渭南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知道了字圣仓颉创造文字,酒圣杜康酿造美酒,史圣司马迁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我是第一次来中国,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了仓颉造字、看到了仓圣鸟迹书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还体验了‘翰墨生香打制拓片’和‘草颜花色原始印染’项目,回去后我会将这些讲给我的朋友。”来自荷兰的营员激动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通过“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让华裔青少年们实地感受到在“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中学习到的非遗课程,不断加深营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长安城初体验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第五天
8月6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开启了第五天的行程。同学们今天的第一站,是位于西市遗址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大唐西市是唐朝长安城两大市场(东市和西市)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西市以繁荣的市场体系、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着整个丝绸之路的贸易体系,是丝绸之路真正意义上的起点。前两天看过《驼铃传奇》后,同学们初闻丝绸之路,今天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对丝绸之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盛唐时期的长安城是怎样的包罗万象、经济繁荣。午饭,同学们吃到了期待已久的陕西特色小吃——凉皮和肉夹馍。不知是不是在西安吃习惯了辣椒,很多同学开始尝试在凉皮里放辣椒油,然后大快朵颐起来。在博物馆里见过了长安城的沙盘,大家又观看了最近很火的国漫《长安三万里》。电影以高适与李白的友谊为线索,向大家讲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看完之后,同学们回顾了电影中出现的唐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知道,这首诗昨天学过”….电影虽然结束了,但大家还沉浸在其中,原来唐诗还可以这么学。这次的观影活动,借漫画的展现形式,唤醒营员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无论今后身在何方,都能将心中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辗转腾挪 翰墨丹青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第四天
8月5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进入到第四天的课程。早饭过后,营员们相约来到操场学习中华武术——五步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营员们各个身姿舒展挺拔、出拳刚柔并济。不少营员还向老师讨教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欢快的笑语声伴随着实战教学在操场上不断回荡。上午,西安石油大学中文系的白爱平老师为营员们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诗词鉴赏互动课。白爱平老师通过讲述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向大家展现了一段盛唐历史。来自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的金健翔看着拼音,为大家朗诵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赢得了大家的欢呼;来自韩国蔚山华文学院12岁的宋多恩,学习中文已经有5年时间了,她在老师的鼓励下,朗诵了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得到满堂喝彩;韩国蔚山华文学院的梁家桢朗诵了一首李白的《行路难》,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对诗仙李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到了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来面对困难。下午的书法课上,青年画家何洋老师给营员们讲解了书法的历史,从握笔姿势到横平竖直,从字体结构到文字含义,了解书法中蕴含的哲理。国画课上,在来自陕师大文学研究所的冯国老师讲解了怎样画一片叶子,怎样画一颗葫芦后,大家都忙碌起来,纷纷在扇子上作画。今天是很多同学第一次写毛笔字、画国画,虽然很不适应,但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和努力。大家在一笔一划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一撇一捺间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代相传。晚饭时,大家为来自荷兰的董子宁和来自意大利的林睿承庆祝生日。蛋糕随着生日歌缓缓推来,两名同学在暖心的祝福中许愿望、吹蜡烛,收获满满的一天在歌声、笑声中化成大家美好的记忆。
从修复秦兵马俑到了解古丝绸之路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第三天
8月4日,夏令营一行来到位于西安市东北角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兵马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为此次行程的重要一站,营员们首先来到了文物修复小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很快进入状态,戴上装备,做起了文物修复师的工作。经过两个小时的学习和修复,每一位营员都收获了本次夏令营的第二件纪念品,属于自己的兵马俑模型,同时收获了新的称号——“小小文物修复师”。 修复好自己的小秦俑,大家马不停蹄进入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内。首先是一号坑,为了不影响坑内文物的温度和湿度,一号坑博物馆没有安装空调,炎热的天气可一点没有阻挡我们的脚步。随着人流走到一片空旷的地方,大家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兵马俑。踮起脚尖、睁大眼睛,耳边不断听到“看这边”“看那个”,大家都被这宏大的场面所震撼。随后,营员们参观了二号坑和三号坑,虽然相比一号坑小了很多,但还是让大家叹为观止。 兵马俑博物馆的参观结束后,营员们乘车来到了东边1.5公里处的秦始皇帝陵。这座埋葬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坐落在骊山北麓,历时39年完工,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晚饭后,夏令营一行观看了实景舞台剧《驼铃传奇》。故事通过展现土匪袭击、穿越暴风雪、路遇狼群、雪山崩发、亲人重逢等场景,讲述了古丝绸之路上驼队的故事,让营员们真切感受到驼队经历火山、雪崩、风沙等自然灾害,走过东亚、西亚,抵达古罗马后满载货物返回长安的一路艰辛。祖籍西安的贾雨翰同学说“感觉特别好,真想让我妈妈也来看看。”来自荷兰的王心妍同学说“演出好精彩!” 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促进丝路繁荣和保障丝路畅通,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天的文化体验,让营员们更加深刻地感悟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一带一路”开放之都。
寻根之旅 再聚长安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开营
8月3日上午,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二期开营仪式在西安石油大学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意大利树人国际教育、韩国蔚山华人同胞协会蔚山华文学院、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的85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和领队老师参加本次活动。西安石油大学程永清副校长主持开营仪式,陕西省侨联副主席、秘书长尚小红致辞。 尚小红表示,三年的疫情让“寻根之旅”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同学们却通过“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云游了中华的大好河山,网鉴了陕西的历史和美食,许多同学正是追寻着脑海中对陕西的印记来到这里。历史文化是陕西的一张名片,十三朝古都为陕西留下了数不尽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跨越时空,见证不同文明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对话,是实现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希望同学们在陕西期间能够认真学习汉语知识,仔细品味中华文化,用心领略陕西风土人情,切实感受祖(籍)国改革发展变化;回去后能向更多的同学和朋友讲述你所看见的陕西,成为中国故事和陕西发展的生动讲述者,中华优秀文化的不懈传承者,中国和世界人民交流互鉴的友好促进者! 来自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的颜风琳老师,声色动容地讲述了本次行程的来之不易,她说:“在中国侨联领导和陕西侨联领导亲切关怀下,才使得我们大家今天有幸相聚在陕西古城西安。我们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怀着感恩的心开启陕西寻根之旅,去感受历史、体验文化、领略自然、收获知识,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茁壮成长,同时不忘回馈社会。” 从小在韩国长大,来自韩国蔚山华人同胞协会蔚山华文学院的小营员宋多恩,此前已参加了陕西省侨联组织的网上夏令营活动。“通过网上学习中华文化,跟着镜头走进三朝古都西安,兵马俑,大雁塔,西安的美食肉夹馍,biang biang面,更增加了我对西安的向往和飞过去的冲动。今天我终于跨越千山万水,回到了祖籍国的怀抱,我要细心品味,把华夏的历史、三秦的故事铭记在心里,带回韩国,讲给韩国朋友们听,讲给世界听。”宋多恩同学在开营仪式上说道。 下午,营员们乘车来到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位于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院址以著名的唐代建筑、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由博物馆、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营员们首先来到小雁塔脚下,用手触摸千年前修建的青砖,抬头仰望高13级的佛塔,无一不被这庄严的场面所震撼。 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进入到博物馆内学习古人拓印的技术。先在拓印板上刷墨,再将宣纸平整的铺在上面,固定,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一步,用刷子一遍一遍地将宣纸与墨版充分接触,一步一步不仅把墨印在了纸上,也印进了同学们的心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陆续完成了自己的大作:有唐代仕女、小雁塔、提梁卣…从同学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不难发现,尽管手被墨染黑了,但独立创作过后的心里是甜的。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手捧着大作的同学们参观了西安周、秦、汉、唐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最终驻足在唐代三彩腾空马前,惊叹这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一颗弘扬中华文化的种子默默埋进了每一位同学的心里…… 傍晚,营员们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大唐不夜城。
回忆长安 埋下种子——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一期圆满闭营
7月26日,下午,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闭营仪式在西安石油大学举行。陕西省侨联副主席、秘书长尚小红,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张荣军等领导出席了闭营仪式。尚小红与营员们一起回忆了此次陕西营活动的轨迹,从西安博物院、小雁塔,再到“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大唐不夜城;从琴棋书画的练习,再到西安回民街的美味...这趟要素齐全、丰富多彩的行程,将是营员们难以忘记的美好记忆,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是营员们和这座城市的“见证”。尚小红表示,你们所感受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会给你们一生带来自信、带来收获、带来快乐。你们在几天的陕西营活动中埋下的“友谊”种子,一定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来自法国小熊猫学校的马儒争老师回忆起此次旅程,满满感动,“各位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让我和学生们感到宾至如归,特别是我们营员生病的时候,从送诊到送餐,还有营员生日时候的生日蛋糕,这些温暖,让此次旅程更加难忘。”她说,以后会有更多的海外炎黄子孙相约长安、了解中国,“中国寻根之旅”会让他们无论今后扎根于何方,都能将骨子里的中国元素发扬光大。来自德国汉诺威汉友中文学校的学生代表孙梓皓说,在此次精心策划的“寻根之旅”中,他和伙伴们结识了许多全球各地来的新朋友,了解了祖国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我会把中国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我很享受这趟旅行,在回德国后也会跟更多的朋友们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随后,陕西省侨联、西安石油大学和陕西联侨教育集团领导与各学校领队,互赠了锦旗和纪念品。闭营仪式上,营员们为大家献上精心准备的节目,其中涵盖钢琴演奏、魔术表演、合唱、武术展示、舞蹈等,台上台下互动,欢呼将闭营仪式推上了高潮。26日上午,营员们登上了明城墙。在讲解人员的介绍下,营员们了解了“长安”至“西安”的变化,千余年的历史、近百年的发展,是古今相融、继往开来的典范。站在城墙永宁门一段的分界处,左眼是高楼大厦,右眼是文物古迹。城墙很长,营员们走得很慢,用手感触着城墙从隋唐建起、明代扩建、现代修复的历史,城墙限定款雪糕,也成了营员们手中的标配。随着太阳逐渐烈了起来,营员们也加快了吃雪糕的速度,生怕雪糕上的“城墙”变模糊了。返程时,营员们的相册中,已装满了风景与合照,走进了这座城、了解了这座城、爱上了这座城。闭营仪式后,营员将分8批,踏上归途。上车前的拥抱,车行时的挥手,是营员们对此行的不舍。相信此次夏令营陕西营,定会成为每一名营员一段美好的回忆!
华裔青少年的“长安三万里”——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六天
7月23日,夏令营一行来到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探究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市遗址,在沉睡了千余年后,重现在了营员们的眼前。作为世界东西两极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这里曾创造过无比璨烂辉煌的历史,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目前仅存的商业遗址。跟随讲解员的介绍,营员们见到了唐朝的长安市景。大唐西市究竟有多繁荣?它的面积有多大,是如何布局的?是否通船运,是否建有望楼?营员们的问题在这里一一得到了解答。游览过大唐西市,营员们观看了国漫《长安三万里》。通过李白高适的友谊和唐朝的盛衰,让营员们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不仅在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美景,更在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信和“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的家国情怀。当李白对酒望月有感而发《静夜思》时,不少营员也跟着背诵了起来。影片结束,不少营员仍沉浸在唐诗与历史故事的氛围里。这些具象化在荧幕上的诗句,让营员们感受到了“唯有相思似春色”的诗意,体会到了“安得广夏千万间”的胸襟。诗中有情,道尽世间喜怒哀乐,诗中有景,泼墨华夏壮美山河。诗中有你,诉说游子万般情怀,诗中有我,举杯邀饮月明千里。诗中有爱,共鸣神州五千年!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探寻大熊猫 游戏山水间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七天
7月24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一行走进秦岭,观动物、游山水、品农味、学手工,感受山水诗中的“真味”与乐趣。 秦岭四宝科学公园风景秀丽,营员们见到了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黑熊、羚牛等。大熊猫又萌又可爱,作为罕见的棕色大熊猫“7仔”,更是用自己懒洋洋的魅力,俘获了营员们的心,大家爱称它为“巧克力熊猫”。参观结束时,不少营员还购买“7仔”的玩偶,准备让海外的家人和朋友们一起感受“巧克力熊猫”的可爱。中午的农家乐,更为今日的秦岭之旅添上了“风味”,山菌、土鸡、农家菜,营员们大快朵颐的同时,还不忘拍照记录下来。午饭后,营员们来到了位于秦岭山中的营地里学习手工制作,山景、蝉鸣、树荫,甚是惬意。在教学老师的带领下,营员们按年龄分为两组,少年组学习扎染,青年组学习木绘和竹筒水枪的制作。制作过程中,营员们都格外认真,每一次漂染、雕绘,都凝聚着营员们的创意和心血。等到自己的作品完成,营员们都爱不释手,还互相交换了作品拍照留念。当然,竹筒水枪可不仅是观赏的玩具,在随后举行的“水枪大战”中,各位青年组的学员就用自己亲手做的“武器”,给了同行朋友们一个透心凉,很多少年组营员在看到后,也拿着营地里的水枪加入了“战场”,营员们玩得不亦乐乎,也在炎热的夏季得到了一份清凉。全员参加的吃西瓜比赛,更是让大家彻底地玩high了。比赛完毕,“战败组”表演才艺 ,“胜利组”围坐捧场,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水之间。返程时,大家都留恋不舍,迟迟不想离开。
跨越千年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旅程——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五天
7月22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开始了第五天的行程。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自1974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见证,也是此次夏令营的重要一站。未进展坑前,景区人头攒动的客流就已让营员们感到震撼。穿过熙攘的人群,营员们以一、二、三号坑的顺序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景区讲解员介绍,目前景区仅是原址的冰山一角,考古人员仍在进行发掘工作,所以景点还在不断更新。 参观过程中,营员们发现,兵马俑三号坑无论从面积,还是从兵马俑的数量上,都和一、二号坑无法比较。对此情况,讲解员解答说,兵马俑三号坑虽然体量小,但极其重要,“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三号坑其实是兵马的中枢——指挥部,决定着战事的成败。”这一反差引起了营员们的好奇,不时有人向讲解员提问关于指挥部的情况,更有成员查询起了古代排兵布阵的战术。 参观完兵马俑,营员们乘车来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讲解员介绍,这里虽然也是“兵马俑景区”,但其中的陶俑却是“文官”。在得知陶俑的区别后,营员们在参观时,都认真地看着“文物介绍牌”上的信息,还时不时向身边同伴分享着“兵马俑”和“文官俑”装饰上的不同。作为从不在外国展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彩绘铜车马,压轴出场。其工艺的细腻、装饰的奢华,在给营员们带来了震撼之余,更让他们跨越时间,与两千余年前的秦朝祖先,进行了一次超时空的对话。“怎么可以做得这么逼真?”“金属怎么能做成布料的样子?”“当时又没有机械,这些青铜工艺品是怎么做出来的?”营员们看着秦陵彩绘铜车马不时发出感叹。文物虽无法说话,但秦工匠两千余年前的能工巧技,就已回答了一切。作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心驰神往的地方,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安排了一个整天的活动,也是夏令营课程中唯一的全天课程。通过看兵马俑的陈列,了解秦始皇帝陵的帝王气派和无穷魅力;听兵马俑的修复过程,学习如何科学、系统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学修复兵马俑,将所看、所听、所思、所念,融入到动手体验文物修复、保护的过程,感受文物修复保护工作者的辛苦,达成营员们与兵马俑亲密接触的愿望。傍晚,夏令营一行观看了实景演艺《驼铃传奇》。在舞台和技术的演绎下,营员们回到了唐朝,看到了前人开辟古丝绸之路时的艰难,更同驼队一起经历了一次有火山、雪崩、风沙等天灾的旅程。在驼队历经艰险,路经多国终于抵达古罗马取得货物,又成功回到大唐家乡时,不少营员都留下了眼泪。舞台设计和演员的表演,让营员们在短短一小时内,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丝绸之旅。在表演结束时,古丝绸之路上遥远的驼铃,似乎还在耳边声声作响,大唐盛世的繁荣也应会进入他们的梦乡。
传统文化与美食 这是华裔青少年的“长安十二时辰”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四天
7月21日,是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的第四天。夜里短暂的降雨,为清晨带来了一丝清凉。华裔青少年们的一天,将从中华武术训练开始,随后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再夜游西安著名美食文化街区——西安回民街,去感受舌尖上的西安。西安石油大学明德校区的操场上,太极老师从“阴阳”的含义开始,逐步向营员们讲解何为“太极拳”。为了让营员们更好地感悟,太极拳老师还近距离向大家展示了太极的“借力打力”。一张一弛、一刚一柔,营员们在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太极的魅力,不少营员甚至在课间休息时还在琢磨拳法。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课堂上,讲课老师以盛唐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开篇,又以王维的生平为引,向营员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段盛唐的历史。随着课堂的进展,营员们更是举手询问起了李白、李煜、李清照等多位诗词大家的故事,并朗读了多位名家的代表作品。如果说诗词给予的是心境中的美景,那书画歌赋便是在感官上给营员们带来了享受。古筝、水墨、书法,让营员们在炎热的夏季得到了一片宁静。国画教室里,营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水墨重现了夏末秋初成熟的蜜桃,作品完成后,营员们还提上了自己的名字。“海霞红点王母颊,玉团中涵秋水色。”营员的画中,也有着诗。傍晚,营员们来到了西安回民街。回民街作为西安风情的代表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西安特色美食相辅相成。冰峰凉皮肉夹馍、甑糕烤肉羊肉泡,每一个传统美食的背后,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返程时,营员们脸上带着笑,纷纷表示西安味儿的美食、西安味儿的吆喝,是他们难以忘记的西安记忆。
古文化 新技术 新课堂——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第三天
7月20日,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的华裔青少年们走进宝鸡市,参观周原博物馆、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宝鸡南山中学和当地学生进行了互动学习。周原遗址是周文化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在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下,营员们了解到,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四马和两马拉的单辕马车了。一辆车在铸铜工人、木工、漆工、制骨蚌器工人、纺织工人、制革工人等的通力合作下,也得耗时数月才能完成。走进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沿着科技感满满的生产线,营员们亲眼见证了汽车“从无到有”的过程,机械碰撞的火花更点燃了他们对科技的向往。一古一今,一慢一快,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们发出阵阵感叹。 在中国青铜器博物院,营员们参观了镇馆之宝“何尊”。文物周边栩栩如生的雕塑和导游耐心的讲解,给他们上了一堂别样的中华历史课。“何以为尊,唯有中国”为这趟寻根之旅添上了跨越三千年的一笔。营员们在宝鸡南山中学进行学习交流。宝鸡南山中学的学生用流利的英文为营员们进行了物理实验讲解。声驻波、声悬浮、空中成像、脚踏发电、隔空称重、共振环、虹吸......实验室里的一个个有趣的实验,让他们在欢快之余,切实体验到了物理学的魅力。 该物理实验学习后,宝鸡南山中学还安排了学生为营员们的书法、篆刻、民族舞蹈、民族乐曲提供指导,这一互动课堂,不仅增进了双方的友谊,更让营员们在艺术中,“寻”到刻在骨子里的文化“根”。在学校食堂,营员们跟宝鸡南山中学的学生们共进了晚饭,期间,他们就学习进度、生活情况进行了愉快的交流,不少人还交换了联系方式。要返程时,同学们不断挥舞着手臂,依依不舍地相互告别,久久不肯分离。返程途中,营员们谈论起一天的活动,心情澎湃、激动不已,一路歌声、一路欢笑,融进夜色、期待明天。
寻根之旅 相约长安——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开营
7月19日上午,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开营仪式在西安石油大学举行。陕西省委常委李明远出席开营仪式并向营员授夏令营营旗,省侨联党组书记程勉贵、西安石油大学校长李天太、省纪委监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陈宗华等人参加,西安石油大学党委书记赛云秀致辞,省侨联副主席余劲主持。来自德国汉诺威汉友中文学校、捷克布拉格爱华学校、巴塞罗那孔子中文学校、美国翰林文教基金会、法国小熊猫学校的74名营员参加了活动。李明远在讲话中对远道而来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和领队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及三秦大地的厚重内涵。希望夏令营的营员们在学习交流中认真感悟、悉心品味,把华夏文明、中国历史、三秦故事记心间、带回去、传开来,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共同筑牢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根魂梦”。“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是由中国侨联主办,各级侨联承办的面向12至18周岁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华文教育工作,旨在通过邀请海外华裔青少年来祖(籍)国寻根问祖、学习交流、参观访问,激发他们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祖(籍)国的认知和了解,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活动是由陕西省侨联、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联侨教育发展集团联合承办,宝鸡市侨联、铜川市侨联和渭南市侨联等协办,将分2期组织来自海外的165人(含领队)参营。这次夏令营开营仪式是第一期开营,这也是自新冠疫情后陕西省侨联第一次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来陕参加夏令营。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课程共10天,参营人员将前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大雁塔广场、大唐不夜城、宝鸡周原博物院、孙思邈纪念馆、关中书院等地,深入领略陕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来自德国汉诺威的领队老师吴红卫和来自美国洛杉矶的营员丁文琦分别代表领队老师和营员进行了发言。17岁的丁文琦爸爸妈妈是陕西人,自己一直期待着来到他们成长的故乡,这次终于梦想成真了!她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秦始皇兵马俑,期待着与他们早日相见。虽然自己生活在美国,但为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骄傲,她将努力学习中华文化,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文化交流使者。”她相信这将是一个难忘的寻根夏令营。下午,营员们来到西安博物院参观学习,在这里他们通过撞钟,亲身体验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通过志愿者的介绍,营员们了解了荐福寺的起源,密檐式砖塔典型建筑,认识了三彩腾空马;通过观看都城变迁图,学习西安悠久历史,欣赏馆藏文物;营员们还亲自动手学习活字印刷,体验拓印唐代仕女俑。傍晚,营员们来到了大雁塔广场,与大雁塔和玄奘法师塑形进行了合影,来到了亚洲最大的人工音乐喷泉。在大唐不夜城,营员们仿佛回到了盛世大唐,气势恢宏的仿唐建筑与现代繁华融为一体,让营员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陕西营第一期圆满闭营
6月27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的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陕西营第一期圆满闭营。陕西省侨联副主席余劲通过视频致辞,海外组团单位带班老师、近400名华裔青少年营员和省侨联文化交流部有关同志参加了闭营仪式。 余劲对全体营员在网上营中学有所获表示欣慰,对获得优秀营员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组团单位的老师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营员们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文化、友谊和快乐,期望在未来,营员们能够茁壮成长。 来自美国翰林文教基金会的高颂老师表示,从端午的香囊制作到风趣幽默的盛唐密盒,本期营的课程内容都十分丰富,营员们尤其喜爱音频课程,认识了智慧的唐朝侠女,见到了传承千年的陇州社火,孩子们都还意犹未尽。非常感谢中国侨联和陕西省侨联给同学们提高了这么好的平台,感谢你们的精心安排和辛勤劳动! 来自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的本期优秀营员代表王思涵发表了自己的参营感受,表达对本次网上陕西营的精彩课程意犹未尽,她表示,在本期营学习中,学到了很多中华传统知识,在龙舟节课程中看到了画龙点睛仪式;非常喜欢手工编织课,虽然手上被针扎了许多次,但看到最终的成品,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相信每位营员对中华文化都有新的认识,对进一步学习了解中华文化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非常期待能够有机会去陕西亲身感受他的魅力! 省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王耀祖表示,陕西省侨联还将继续开展网上营活动,展现中华之美、三秦之美。期望大家能继续关注、支持陕西省侨联的各项活动。
领略华夏风采 传承中国文化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陕西西安营1期圆满闭营
6月21日,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和西安市侨联承办、西安一鸣实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陕西西安营1期活动圆满闭营。本次活动共吸引来自埃及、加拿大、比利时、爱尔兰、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巴拿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24所华校近300多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参营。此次网上营活动课程包括《看文物·识汉字》《陕西八大怪》《中华礼仪》《静夜思》《成语寓言》《西游记》《永兴坊》《大雁塔》等内容。活动突出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强的特点,营员们在课上亲手绘制中国传统戏剧中常见的脸谱,跟随老师学习方块字,学习了关于祝和让的作揖礼,手绘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大雁塔等一系列活动。西安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中最负盛名的古都,其历经千年风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历史变迁的故事。西安犹如一颗明珠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本期网上营充分发掘了西安的特色人文、历史地理、名著名人、成语寓言、民俗风情等,让营员们进一步了解了西安、了解了中华文化。他们用一笔一画书写着自己的感受,并积极踊跃地打卡,分享自己的手工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向世界传递着自己眼中的中华文化。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营员们的部分优秀作品吧!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陕西营一期火热进行中
2023网上陕西营第一期自6月18日开营以来,营员们通过学习,加深了对中华文化、陕西文化的了解:学习了秦腔,知道了氏璧的历史故事,学习唐诗,知道了“诗仙”李白,了解学习唐朝侠女红线的精神品质,了解并观看陇州社火视频,跟随老师在直播课堂学习制作草编工艺品等。在这期间,大家还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通过了解端午的历史,讲述端午故事,学习香囊制作。为了让营员们对端午活动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我们组织全体营员与家人一起观看了2023端午民俗暨安康汉江龙舟节直播。营员青少年们通过视频图画和文字的形式积极展示所学到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观看和欣赏营员们的部分优秀作品吧!
来处是长安 丝路上的唐音盛典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陕西营第一期开营
6月18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的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陕西营第一期举行了开营仪式。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王天德以视频录像的形式致辞,省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王耀祖,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会长蔡雪玲,德国汉诺威汉友中文学校校长吴红卫,营员代表分别作了发言。来自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捷克等7个国家8个组团单位的老师,367名华裔青少年营员参加了开营仪式。王天德对近年来成功举办网上营活动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大家参加网上营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他对本次活动寄予厚望,诚挚地邀请大家到热情好客、雄壮秀美的三秦大地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别样的美丽,期待早日与大家相聚在古都西安。王耀祖在开营仪式上表示:很高兴同大家认识,疫情终于过去,线上、线下夏冬令营全面开展,今年我们的网上营将更加丰富多彩,希望用我们精彩课程让孩子们提前了解陕西,欢迎各位营员实地到访陕西。蔡雪玲会长在讲话中对中国侨联和陕西侨联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美国华裔青少年们非常期待参加这次独具特色的网上营活动。希望所有华裔青少年营员通过参营,进一步学习中华文化,对祖(籍)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吴红卫校长在发言中对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们表达了感谢!随后她表示:近年来,网上营活动寓教于乐,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学习之余的轻松一课,更是一个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大舞台。作为一名领队老师,也希望营员们能积极参与活动,勇敢尝试,每天坚持收看推送的节目,以各种形式完成打卡小任务,学好中国文化。开启精彩的网上营时光。来自法国小熊猫学校陈启航小朋友代表营员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表示:非常开心可以参加这次活动,虽然没有去过西安,但是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视电影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对西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长城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小朋友通过两句古诗,表达了对陕西的喜爱与向往。陈启航小朋友希望能早日到陕西,去西安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游览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感受三秦文化的魅力!
“亲情中华·讲陕西故事”全球华人青少年中华文化网络才艺大赛公告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沿路各国之间金融与贸易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融互通。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胜利闭幕,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保持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国情和感知中华文化的热情,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弘扬。我会计划于6月中旬至9月底举办“亲情中华·讲陕西故事”全球华人青少年中华文化网络才艺大赛。大赛具体方案和报名表格请点击下面链接了解详细情况。1.“亲情中华·讲陕西故事”全球华人青少年中华文化网络才艺大赛方案。2.“亲情中华·讲陕西故事”——全球华人青少年中华文化网络才艺大赛报名表。“亲情中华·讲陕西故事”——全球华人青少年中华文化网络才艺大赛方案(6.16).docx“亲情中华·讲陕西故事”——全球华人青少年中华文化网络才艺大赛报名表(6.16).xlsx 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2023年6月16日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第一期开始报名啦!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山水自然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聚集一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陕西营,采用线上形式“云体验”陕西省古迹遗址、趣闻游戏、古乐赏析和传统美食,从而了解陕西的悠久历史,体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活动时间:2023年6—8月,10—12月 每期10天,共6期(根据各个国家报名情况连续开营)课程主题:特色营——来处是长安·丝路上的唐音盛典特色营——来处是长安·今日重开宴特色营——来处是长安·游戏千年常规营——慈恩春色看今朝主题营——云里凤城宫阙飞(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主题营——菱花镜里照婵娟(西安博物院)第一期活动时间:2023年6月18日--6月27日本期网上营“特色营——来处是长安·丝路上的唐音盛典”,带你“穿越”丝路与唐人对话,聆听秦声古乐,学习端午传统饰品制作技艺。本期课程将带你认识一种中国传统乐器,了解乐器的音色及在演奏中的作用。学习任务:每日发布内容都会配备课后任务,由班主任进行收集。有的需要营员用手机录制视频;有的需要营员提交所创作的作品;有点需要营员轮流做语音分享,围绕故事主题进行辩论或讨论,鼓励营员对故事进行改编或续编等。陕西省侨联将编辑营员的优秀学习成果,进行宣传,搭建营员互动和展示交流的平台。办营介绍主办单位:中国侨联承办单位:陕西侨联招生对象:6至18周岁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于中文水平较髙、参营热情高涨的营员,经承办侨联同意,可适当放宽年龄。每名营员参营期数不限,可重复参营。建营方式:以微信作为网络载体,所有营员在微信群中参加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活动。网上营为公益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表彰奖励:1.按办营人数的5%推荐优秀营员,由陕西省侨联颁发优秀营员证书。2.本次活动表现优秀的营员将优先获得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参营资格。报名方式:参加2021年、2022年“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陕西营的海外社团及中文学校可优先报名。有意向的海外参营单位请与我们联系:朱老师 15609260022(微信同号)彭老师 13892050272
文化交流基地: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 毛乌素沙漠南缘,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的台 塬梁峁之上。2011-2012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对遗址展开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确认了由“黄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气势恢宏,构筑精良,为国内同时期遗址所罕见。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属于中国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据初步研究,石峁城址初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沿用至距今3800年前后,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目前发现同时期最大的石筑城址。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之一 ,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黄城台:黄城台是当地老百姓对一处砌石台地的称呼,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四面包砌护坡石墙,底大顶小呈金字 塔状,台顶面积8万余平方米。黄城台为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的核心分布区,台顶有成组分布的建筑 基址,东北侧仍然可见十多级的堑山砌筑的护坡石墙层叠包裹,局部墙体有众多石雕装饰,错落有致,坚固雄厚,巍峨壮观。内城:内城将“黄城台”包围其中,形状大致呈东北一西南向的椭圆形。城墙大部分处于山脊之上,为高出地面的石 砌城墙,长度5700余米,宽约2.5米,一般高出地表1米左右。还发现有城门、马面、角台等城防设施。外城:外城系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一道弧形石墙构成的环套城区,面积逾190万平方米,绝外城系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一道弧形石墙构成的环套城区,面积逾190万平方米,绝大部分墙体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长度约4200米,宽度亦为2.5米左右,保存最好处高出现今地表1米余。城墙上还发现有城门、马面、角台等城防设施。石峁文化范围:从地理单元来看,石峁文化范围分布区域东抵太行山西、南到子午岭北、向西包括南流黄河北段西侧支流的大部分流域、北至大青山南麓,东北到达岱海地区、东南可抵近太原盆地南部。壁画:在黄城台与外城东门发现了大量成层、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石峁壁画在制作工艺及绘制技法上均与汉代及其以后的壁画相似,暗示着中国早期壁画的基本制作工艺及绘制技法早在石峁时期已经基本确立。石峁壁画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出土数量最多的早期壁画,是研究中国壁画发展史、早期壁画的艺术特征和制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纤木:在遗址的墙体中发现有大量孔洞,其中一些孔洞内仍可见朽木遗存。从分布规律来看,原木多见于较高的墙体内,这些原木的放置当与高大城墙的修建有关,有着预防墙体坍塌的作用,或为《营造法式》记载的“纤木”。骨器:在石峁黄城台遗址进行发掘时,出土了大量骨器,有骨针、骨笛、骨锥、骨戒等骨饰品,这些制作精美的骨器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手工技术。这也是陕北地区第一次发现4000多年前龙山时期的骨器作坊遗存。石雕:黄城台的大台基南护墙处累计出土了70余件石雕。这些石雕多数出土于南护墙墙体的倒塌弃置堆积内,有些还镶嵌在大台基南护墙墙面上,绝大多数为雕刻于石块一面的单面雕刻,以减地浮雕为主,少部分为阴刻。雕刻内容大致可分为符号、人面、动物、神面、神兽等。石器:石峁遗址出土的石器达万余件,包括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以细石器居多,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镞、石钻等;磨制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锛、石凿等。这些石器质地优良、技艺精湛,显示石峁先民高超的石器加工水平,在当时的生活中肩负着刀耕火种、宴饮庖厨、杀伐征战的重要角色。玉器:石峁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主要埋藏在大型土坑墓、祭坛或祭祀坑、城墙墙体及夯土层内,这些玉器种类繁 多,主要有玉刀、铲、斧、钺、牙璋、璜、璧、璇玑、人头雕像等,其中以玉兵礼器为多。陶器:灰陶占绝对多数,夹砂陶较多,泥质陶次之,另外还有红陶片。陶器饰纹以篮纹和绳纹居多,还有少量细方格纹。器型多为空心三足器,可辨认的有鬲、翠、豆、孟、罐、三足瓮等。从黄城台遗址发现的大量陶片里,拼 合出了20余个陶鹰,最大的尺寸在90-100厘米。 考古工作表明,石峁遗址系公元前两千年前后中国所见规模最大的城址,被誉为本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史前考古发现之一。石峁城址正处于中国早期文明形成关键阶段,她的发现对进一步理解东亚及东北亚地区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种种迹象表明,石峁城址的社会功能不同于一般史前聚落,已经跨入了早期城市形成时期邦国都邑的行列之中,对于重新描绘公元前2300年前华夏沃土上“万邦林立”的社会图景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石峁遗址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文化交流基地:诗经里小镇
诗经里是全国首个诗经主题特色小镇。范围北至昆明三路,南至昆明八路,西至沣河西岸,东至沣泾大道,规划面积约2980亩(2平方公里)。国风广场置身“诗经里”,沐手抄诗、簪花祈福、礼乐和鸣、风雅游园、月夜放灯五大诗意生活方式,可给你“身临其境”的机会,感受古人从容、风雅的诗意。灵沼湖换上优雅的抄诗服,进入专属抄诗场地,纸墨方寸画笔随心,心随意动,笔随心动,在诗经里,断除杂念在一笔一划书写中,感悟诗经经典。秀莹园乐是形成于天的阳刚之气,礼是形成于地的阴柔之性,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观赏一场《诗经》文化盛典,欣赏诗意舞美演出,铭记一份诗意传承。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古代女子集体劳作,场面热闹而美好。簪花是汉民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增加勃勃生机与生动活泼的生命气息。簪花的相赠,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更有对女子的赞美之意。老舍茶馆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曲水流觞觞何来,以灯代觞寄福来,可进行月夜放灯体验,可亲笔写下自己的心愿与祝福,将其随缓缓流水寄出,共享安康与幸福。琇莹香街古风美服,清雅丽人,身着汉服,在诗经里穿越古今。2019年,诗经里小镇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文化交流基地:诸葛古镇
诸葛古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南依汉江、北邻武侯祠、东连马超墓、西接阳平关,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是由陕旅集团打造的陕西省十大重点文化项目“两汉三国文化景区的开篇之作”。诸葛古镇总占地面积300余亩,是集历史文化、民俗民艺、实景演出、休闲娱乐、人文建筑等多元化为一体的休闲基地和诸葛文化旅游地。古镇具有浓厚的三国文化,设计专题性三国文化、诸葛文化、军事文化等的主题展览馆,如冷兵器博物馆、廉政馆、忠义堂等,形成具有浓郁三国文化和汉文化特色的建筑带。冷兵器博物馆系统梳理了古代兵器的样式,将冷兵器进行分类、陈列,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冷兵器的发展、演变历程,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般感受三国乃至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脉络和总体风貌。诸葛古镇主园区以诸葛亮的八卦阵为布局理念,以一条水街和一条旱街为主要人行动线,象征八卦的阴阳,以诸葛亮的生平为线索,通过7种建筑风格、20余组雕塑景观、三大博物馆、一场大型实景演出,全景展现了诸葛亮忠贯云霄的一生。诸葛古镇以弘扬三国文化、传承诸葛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一祠敬诸葛、一镇品三国”的文化主题园区,让游客在领略三国风起云涌的同时,叹忠义武侯、品上下古今。2017年,诸葛古镇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文化交流基地:张良庙博物馆
张良庙博物馆位于秦岭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张良庙是明、清建筑,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有殿、堂、阁、舍、亭、廊、榭等大小九个院落,共有房156间,为陕西大型祠庙之一。2006年5月,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最早的张良庙,是由张良的第10世玄孙“汉中王”张鲁所建,历经1700余年。从那时起,张良庙就成为道教活动的胜地,四方揽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光。张良,字子房,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张良是历史名人,精通黄老之学,对周遭形势能够认得清,看得破,抛得下,身在世俗,独善其身,淡泊名利,澹泊世事,不愿受到世俗名利的羁绊,追求的是一种完全自由自在的人生、没有物欲和外界束缚的心灵,行云流水般地生活。这座古庙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着张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对他的崇敬。张良庙五山环抱,依山傍水,二水夹流之间,松柏四季常青,碧水萦绕。自古香客游客云集,名人学士“过必登,登必览,徘徊数日,不忍离去”。张良庙最高建筑“授书楼”高耸入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彷佛置于仙境一般。张良庙是陕南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和古建筑群,现有珍贵摩崖石刻51块,碑题39石,古楹联40副,锦匾36张,以及诸多字画,如此丰富的道教与人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令古今名人雅士的惊叹和敬仰难计其祥。根据张良庙现存碑文记载,张良庙是全国道教普天十大洞天之三“西城太玄极真洞天”,又是陕西省道教三大丛林之一。2018年,张良庙博物馆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文化交流基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新区西北部40余公里,建筑面积6500㎡,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融合了苏维埃主题与陕西渭北建筑风格,既突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发源地的红色主题,又具有现代建筑风貌。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陕甘边革命根据照金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为序厅、主展厅;二楼为副展厅和多功能区。主展厅内容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为主线,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文物和各种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革命先辈和苏区人民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突出了“两点一存”的主题,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综合性纪念馆。二楼副展厅是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展,突出了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创建陕甘边照金苏区的革命英烈生平以及围绕陕甘边革命斗争史创作的15幅大型主题油画。走出二楼展厅,拾阶而上,山顶是气势宏伟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纪念碑周边镌刻着四幅浮雕,再现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斗争史中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一个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于一身的现代展馆;既有历史的凝重感,又有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参观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人深受启迪,深受教益。2017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文化交流基地:张骞纪念馆
张骞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街道办事处饶家营村,依托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墓而建。张骞,陕西城固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后因军功和出使西域之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公元前114年,张骞逝世,归葬故里。2014年,张骞墓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张骞纪念馆占地1256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有“张骞生平事迹展”、“汉上名城——城固”、“叩古宝山”、“城固出土青铜器特展”、“城固说汉”、“西北联大在城固”等主题鲜明的展陈场所,陈展内容以张骞生平事迹、张骞与丝绸之路、张骞故里珍贵文化遗产、馆藏文物为主,展示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张骞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张骞纪念馆馆藏文物4058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234件,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碑刻、书画等。核心文物张骞墓呈覆斗型,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6.6米,高4.26米,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依托张骞文化和丰富的馆藏文物,张骞纪念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张骞墓”,并在公众号上开设“云·博·望”、“博学云课堂”、“馆藏精品文物鉴赏”等专栏,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传播优秀历史文化知识,为社会公众送去精神养料;精心打造线下社教活动品牌“博学堂”,开展了“二十四节气”系列课程、“溯源宝山文明 感受造物之美”、“博物馆里过端午”、“博物馆里过春节”等社会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六进”工作,陆续走进考院小学、集灵小学、龙岗学校等中小学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开展了“张骞杯”海内外征联活动,共征集来自国内29个省市以及美国、泰国、加拿大等华人华侨楹联作品8987副。为进一步宣传张骞故里,讲好张骞故事,张骞纪念馆于2021年4月发布了张骞IP,张骞IP是张骞纪念馆量身订造的官方动漫形象,有水墨版、古代版、矢量版三种不同的形象设计。依据张骞IP,陆续开发了明信片、口罩、盲盒、晴雨伞、帆布包、公仔、微信表情包等多种文创产品,用新颖活泼的方式讲述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 近年来,张骞纪念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前来参观游览,吸引了全国大、中、小学生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研学旅游活动,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年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60余场20000余人次。2017年,张骞纪念馆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文化交流基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有“千宫之宫”美誉的唐大明宫是盛唐时期最富盛名的皇家宫殿群。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毁于公元904年,存世270年,唐代21位皇帝中17位都曾在此朝寝。2010年10月1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2014年6月22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明宫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含元殿开园以来,遗址公园在以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资料为依据,以永久、整体性保护、真实性展示为出发点,采取以遗址原貌保护、砌体封闭保护、建厅保护、覆土封闭展示、绿化标识展示、地面不同材质标识展示等方法完成了丹凤门、御道、太液池等十余项保护展示工程。太夜池园区共有7处单体博物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考古探索中心、西安圣普美术博物馆、牛文化陶瓷艺术博物馆、唐都新碑林博物馆、书法博物馆。丹凤门作为东方大遗址保护典范、世界文化遗产,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满载着历史的记忆,洋溢着现代的气息。自开园至今,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高举文化大旗,依托遗址深厚的盛唐文化底蕴,突出国际化、时尚化,开展了丝路国际风筝节、小小考古家等一系列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并充分整合利用一切内外部资源,吸引外来文化入驻、融合,使大明宫形成了以遗址公园为核心的多元文旅产业链,千年圣殿上绽放出国际与现代时尚的文化之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从西安“道北”的文化沙漠,到如今北城的文化绿洲,大明宫的文化建设实现了自量到质的转变。在这里,盛唐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相映生辉。从“盛唐第一门”丹凤门到西北首家IMAX影院,从恢弘大气的含元殿到如梦如幻的太液池,从综合性科普展馆考古探索中心到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实现了保护与展示的完美结合,也用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征服了海内外游客,展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无尽魅力。2021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文化交流基地: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小雁塔为中心,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三部分组成。是国内目前少有的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和现代化展馆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博物馆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创意设计,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小雁塔以及荐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1万余件,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瓷器、石雕、碑刻、印章、陶器、三彩器、书画、经册、碑帖、珍善本书及杂器等,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万多件。展线上共展出各类文物2000余件,基本陈列“古都西安”以十三朝建都史为主线,以历代文物展示为基础,陈列近千组文物,反映了西安的都城发展史和城市发展史。下设“千年古都”与“帝都万象”两个专馆,以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大型图片、复原模型、辅以科技展示手段,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诸方面,综合反映西安的都城发展史与城市发展史。结合馆藏文物特点,还设有宝相庄严——佛教造像艺术陈列、天地之灵——古代玉器陈列以及小雁塔历史沿革展三个专题陈列,多角度体现了古代西安地区文化的多样性。荐福寺是唐代最负盛名的皇家寺院之一,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毁于唐末战乱。荐福寺曾是唐代主要的佛经译场,高僧义净曾在此负责译务。盛唐时期,荐福寺的佛教活动达到了高峰,律宗、华严宗、密宗、禅宗等门派法师都曾在此讲经弘法。现存的荐福寺,整体仍保持着明英宗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8年)重修时的布局,进入山门后,依次有钟鼓楼、慈氏阁、大雄宝殿、藏经楼、小雁塔、白衣阁等明清时期的寺院建筑。钟楼内悬有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寺僧每日按时撞钟礼佛,钟声远播,催人梦醒,此即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709年),又称“荐福寺塔”,距今已有1300余年。原有15层,高46米,明代关中大地震时,塔顶2层被震坍,余十三层,高43.3米。上有塔刹,下有地宫,通体青砖砌就,磨砖对缝,塔的外形向上逐层收小,六层以上急剧收缩,整体呈现出圆和流畅的轮廓曲线,被誉为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典范之作。196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安博物院先后接待冰岛、印度、瓦努阿图、塞浦路斯等国家领导人到馆参观,数万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华侨到馆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2021年,西安博物院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03-18
2024年
03-18
2024年
12-31
2023年
12-31
2023年
12-30
2023年
12-29
2023年
12-28
2023年
12-27
2023年
12-26
2023年
12-25
2023年
12-24
2023年
12-23
2023年
12-19
2023年
12-12
2023年
12-12
2023年
11-10
2023年
11-01
2023年
10-25
2023年
10-23
2023年
10-13
2023年
09-18
2023年
08-11
2023年
08-10
2023年
08-09
2023年
08-08
2023年
08-07
2023年
08-06
2023年
08-05
2023年
08-04
2023年
07-27
2023年
07-25
2023年
07-25
2023年
07-23
2023年
07-22
2023年
07-22
2023年
07-22
2023年
06-30
2023年
06-28
2023年
06-26
2023年
06-19
2023年
06-16
2023年
06-07
2023年
06-06
2023年
05-09
2023年
05-05
2023年
04-26
2023年
04-12
2023年
04-12
2023年
03-21
2023年
03-15
2023年
报名条件
10月28日,由中国侨联主办,陕西省侨联承办,西安开放大学协办的2022“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陕西特色营“魅力陕西”营举行了线上开营仪式,来自德国、捷克的152名华裔青少年参营。陕西省侨联副主席余劲、捷克布拉格爱华学校校长郑萍作线上开营视频致辞,西安开放大学相关领导参加了开营仪式。
余劲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第3年,自网上营开展以来省侨联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希望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参加网上营,能够更深入地学习中华文化和陕西特色民俗文化等,进一步了解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布拉格爱华学校校长郑萍在致辞中表示,“魅力陕西”系列课程,能让孩子们领略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体会到西安城市风韵,让孩子们感受到现代西安高速发展的新气象。其中“跟我看”系列课程会让孩子们学到很多中国的成语、歇后语、惯用语。“跟我做”系列课程会让孩子们了解很多中国传统民俗和小吃。期待疫情之后能够恢复线下寻根之旅,我们将再一次带着捷克及周边国家的华裔青少年回到祖国,去陕西西安体验古城的魅力。
在开营几天的学习中,营员们每天积极认真打卡,用视频拍摄、动手制作、作业展示的方式,来诠释他们每天所学到的知识,老师和家长们也会对大家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吧!
- 填写报名信息
- 上传报名表单
- 报名审核
- 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