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丈夫,妻子住院时却不能陪伴左右;他是父亲,儿子高考时却无暇顾及;他是儿子,却错过了见母亲最后一面……他一心投入大骨节病防治研究几十年,辗转于全国大骨节病病区进行防治研究,连续八年不在家过年,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地方病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微量元素学和骨病学专家王治伦教授。
王治伦是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兼地方病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地方病与微量元素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职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会副主委暨大骨节病学科组组长、中国富硒食品信息中心首席顾问等。他还是陕西省侨联常委、西安市侨联名誉主席、西安交通大学侨联名誉主席。
为国解忧 潜心研究大骨节病防治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退行性、慢性、全身性骨关节病,患者多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轻者骨关节增粗,重者关节畸形、致残,是严重危害病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地方病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我国西藏、青海、陕西、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历了一次大骨节病爆发。在此期间,儿童是主要受害者,重病村儿童患病率高达60%-90%。
当时,陕西省麟游县全县近30%的人患有大骨节病,不少学校的学生几乎全是大骨节病患者,饱受病魔折磨。王治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矢志用毕生精力研究解决大骨节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1970年,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王治伦主动要求到大骨节病病情非常严重的麟游县工作,从此,他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之毅力对大骨节病攻坚克难。
日月如梭,寒来暑往。王治伦始终勤勤恳恳奋斗在大骨节病一线,他的调研足迹遍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为了实现孔繁森同志的嘱托,他不顾自己严重高山反应,先后10次进藏,深入藏区海拔5000多米的雪线上调研,历尽千辛万苦,几经生死考验,尽管如此,却不曾因任何困难而退却。
数十年来,王治伦教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致力于大骨节病科学研究,他和他的团队进行的“硫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与中科院李继云教授合作的“环境中的硒与大骨节病关系及硒防治大骨节病效果研究”,制定了大骨节病患者硒标准,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首创硒盐为主“一服四改”防治大骨节病方法,被原卫生部在全国推广;“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获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克劳斯·施瓦茨奖”;他提出“环境条件下生物毒素中毒”大骨节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在大骨节病预防与治疗上的突出贡献,2017年10月,王治伦教授荣获 “全国地方病防治研究终生荣誉奖”。
仁心仁术 用爱架起侨的“桥”
改革开放以来,以归国学者为主的人才成为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发挥他们的桥梁优势,进一步促进西安交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时任西安交通大学侨联主席的王治伦认真研究制定侨情实施方案,深入各校区开展侨情普查,为团结联系全校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治伦十分关注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利益诉求,重视老侨生活保障和权益维护。他策划组织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长期帮助贫困和老弱归侨侨眷。
旅澳华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陈晨教授是国际上著名的内分泌细胞生物学家。他每年除了定期来西安交大讲学、做学术报告,还免费为西安交大在澳大利亚培养青年学者。陈晨的父母是西安交大老教授,年老体弱时常常得到王治伦的照顾和关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教授把归侨侨眷的冷暖放在心上,他十多年如一日帮助和照顾老华侨莫东旭教授生活,直至他逝世。”西安交大侨联副主席康玉明教授介绍,“王教授还经常去养老院看望老革命、侨眷周方和,以至于养老院的人把他当成了周方和的儿子。”
王治伦除了全心全意为侨服务,他还关心大骨节病病区的儿童。30多年前,他在国家级贫困县、大骨节病重病区陕西省彬县韩家乡先锋村和任石村建立了两所“防病扶贫侨心小学”。他不仅长期为该校学生赠送书本、文具,开展防病治病活动,还筹了10万元帮助当地防病改水,在他的努力下,该地区小学大骨节病病情已被控制。
此外,王治伦长期担任义诊医疗队队长,多次深入贫困地区为患者免费诊治、捐赠药品和钱物、培训防治方法等,用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倾心育人 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
“把西安交通大学办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是交大人共同的心愿。”王治伦说。西安交大侨联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团结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之贡献力量。
王治伦把引进侨智与通过侨智培养人才统筹结合起来,协助联系西安交大和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多个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协助引进陈晨、汪南平、臧伟进、康玉明、徐纪茹等紧缺人才,关心他们生活,帮助他们落实政策、更好发展,把党的关心温暖送到他们的身边。旅美华侨吴世华教授感激于王治伦及陕西省侨联的温暖,为此,他在西安交大建立了侨资奖学金,累计捐款20余万美元。旅澳华侨学者杨建国教授与西安交大合作研究发现了硒蛋白P,极大提高了西安交大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
作为博士生导师,王治伦教授堪称“桃李满天下”。他培养的数十名优秀博士、硕士,在日后工作中已逐步成为单位骨干、医学界精英、同行中的佼佼者。第四军医大学323医院骨科主任庞炜教授说:“恩师王治伦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从研究生到博士毕业,每当我实验遇阻,想要放弃时,他总会鼓励我,帮我分析问题,探讨原因,开拓思维,直至解决困难。”
不忘初心,王治伦将报国之志融入在地方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领导地方病研究所主办了我国首批地方病高级专业班,在全国举办培训班或知识讲座,为我国地方病、微量元素学界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梅花香自苦寒来。王治伦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成就了事业的辉煌,他获得50多次先进奖励,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动模范)、中国侨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动模范)、西安侨界十大杰出人物,2013年被评为“中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