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激励他们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工作”。自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中省市县近2万名扶贫干部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商洛脱贫战斗最前沿,克服家庭、生活中的困难,积极投身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干在一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认可,为全市脱贫攻坚顺利推进、取得决定性进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市累计实现56.11万贫困人口脱贫、701个贫困村退出、七县区全部摘帽,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7749户15276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03%。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常年“5+2”、“白+黑”的工作,加之待遇普遍偏低,职级晋升困难,激励关怀机制不健全,导致扶贫干部普遍身心疲累、压力巨大,全市有7名干部永远倒在了扶贫路上。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共提拔使用扶贫干部690人,其中市县扶贫部门提拔使用39人(副县级2人,正科级15人,副科级22人),市县“八办两组”提拔使用273人(正县级1人,副县级8人,正科级54人,副科级210人),中、省、市、县派驻县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提拔使用378人。从目前了解情况看:一是对扶贫干部关爱不够;二是扶贫干部提拔使用慢;三是扶贫干部在县处级以上层面提拔使用偏少;四是脱贫攻坚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不够;五是扶贫干部负担重、压力大,激励措施少、容错不够。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全面收官阶段,更需要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拿出担当、扛住压力、干出实效。为此,建议:
一要在政治上多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干部、培养干部的主战场,制定出台《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关怀办法》,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切实加大扶贫干部提拔使用力度,真正做到在扶贫一线发现干部、考察干部、使用干部。要灵活运用“三项机制”,加大扶贫一线干部鼓励激励力度,让扶贫干部干事有奔头、成事有舞台。
二要在身心上多关爱。大部分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不仅承受着身体的劳累和心理的疲惫,更面临着动辄就被问责处分的精神压力。要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和待遇,落实好差旅补助、驻村补贴及意外伤害保险、体检等政策,持续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年送互助保障”等活动,注重人文关怀,解决实际困难,让扶贫干部在基层工作更暖心、更安心。
三要在典型上多宣传。深入挖掘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报道、表彰奖励,让扶贫干部有更多人生出彩机会。要加大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表彰奖励力度,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劳模评选、商洛好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工作中,适当增加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比例。特别是对中省、央企、南京方面对口扶贫的干部,更要关爱有加,采取节假日慰问、协助解决家庭困难、宣传典型事迹、评优树模优先等措施,实实在在的关爱扶贫干部,让他们有“家人”的感受。
四要在工作上减好负。应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领域作风建设专项整治,统筹市、县督导力量开展督导工作,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减少基层填表报数。优化考核指标,简化考核流程,推动考核结果互认互用,市一级原则上使用省对县的考核结果,不再另行组织实地考核,真正把中央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五要在实干中多容错。应当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及时为扶贫干部舒缓压力,给予更多关怀和关爱,在部署扶贫工作时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考核督查时,对与脱贫成效关系不大的问题给予免责,不以“问责处分”来否定干部,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实实在在的重视,工作起来更加安心、更有干劲、更有激情、更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