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缅怀英国国际主义战士乔治·何克诞辰110周年和逝世80周年,4月10日,乔治·何克亲友团一行沿着何克生前战斗足迹,从上海经陕西到达甘肃,10日、11日在宝鸡进行参访考察。
乔治·何克亲友团一行合影
乔治·何克(George Hogg)1915年生于英国哈本登,193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938年来到中国。他亲眼目睹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毅然投身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1939年,他赴陕西宝鸡参加西北“工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工作,1941年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校长。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何克治校有方,收养中共地下党员遗孤,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直至1945年因病逝世,年仅30岁。 上世纪60年代,其老朋友艾黎专为何克写了一本书《结果》,后译为中文,更名为《从牛津到山丹》。他在序言中写道:“在8年抗战的漫长岁月里,从1937年到1945年8月抗战结束前不到一个月的这段时间,对于乔治·何克来说是度过了整整的一生……他是出于对中国革命的信念而捐躯的……他是中国人民和英国人民之间的纽带。”他的事迹被改编为电影《黄石的孩子》,其国际主义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英两国人民。
乔治·何克亲友团一行包括何克的侄子、侄孙、侄重孙三代以及友好人士,英国新华联谊会会长杨汉新随团访问。 他们从上海出发,重走何克先生当年奋斗过的土地,深入了解其在华期间为抗战和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宝鸡期间,亲友团参观了与何克相关的历史遗迹,并与陕西省侨联、宝鸡市侨联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深情回忆了何克先生的生平事迹,感谢陕西各界对其历史贡献的铭记与尊重。
他们表示,此次参访不仅是一次缅怀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传承之旅,希望何克的故事能激励更多人为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