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工作动态 > 组织权益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刘凯旋
发布时间:2023-10-08     作者:   来源:   点击量:1513   分享到:
字号:

编者按: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于8月31日开幕,会上对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陕西省侨界和各级侨联系统共6个单位、24名个人受到表彰。为持续做好培育侨联系统典型,达到褒扬先进,引领示范的作用,省侨联对受表彰单位和个人先进事迹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希望全省广大归侨侨眷和各级侨联组织、侨联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中展现侨界风采,贡献侨界力量。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刘凯旋

image.png

刘凯旋,1984年生,民革党员,归侨,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柔性电子与智能纺织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服装工程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双博士、博士后(法国里尔第一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和东华大学服装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法国高等艺术与纺织工艺学院下属法国纺织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陕西省千人计划”,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研究方向:服装MR/AR/VR、服装设计智能化与人工智能、纸样交互设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等。目前,已发表SCI、SSCI、AHCI、国内核心等论文60余篇,主持金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哲学社科后期资助重大、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重点项目等2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目前担任陕西省政府特聘专家、陕西省纺织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西安工程大学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多家国际文化遗产、服装和计算机类SCI期刊特邀审稿人。


潜心科学研究,为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他作为一名留学法国的博士、博士后科研人员,心系祖国,深知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完成学业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选择回国效力,为实现科技报国贡献自己的才智。2017年回国后,将先进科学技术创新性地应用到纺织服装产业,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在单兵作战服、发动机防护服、功能性防护服等设计领域,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仿真模拟,加强军民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实现服装企业的智能设计与制造以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侨联颁发的第九届“侨界贡献奖”、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罗马尼亚国家科技创新博览会发明奖”金奖、“欧洲创意与创新博览会科技奖”金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实践文化创新,为建设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有力贡献。他作为一名在艺术与工程领域具有双博士学位的留学归国人员,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服饰考古与复原工作,将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中国古代服饰考古与文化传播方面,使得参观者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交互式地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国际上为中国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推动了我国传统优秀服饰文化传承与发扬,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将中国传统服饰设计理念和文化元素应用到特种服装,如空军飞行服、防辐射服、陆军军服的设计中,努力实现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陕西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2021年二次获得)、“西安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


笃志立德树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理念,将从国外留学期间学到的最新纺织服装科技成果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结合专业特色将思政元素融合到纺织服装专业课堂,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的纺织服装行业高端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目前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陕西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陕西省高校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因卓越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颁发的“2022年度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贡献人物”、中国纺织服装教育行业两个最高个人奖项“纺织之光”和“香港桑麻”奖教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推进学科交叉,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力的科研团队。他作为陕西省服装工程中心主任和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立足专业特色,汲取国外先进的科研理念和科研团队管理经验,积极推进纺织和计算机学科的交叉融合,坚持以产学研密切合作,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为手段,以项目为载体,技术有偿服务、成果转化推广的运行模式,培养科研团队成员的创新力和凝聚力,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力的科研团队,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如发动机隔离罩设计、防疫服定制化设计、服装智能设计系统、合体性智能评估系统、混合人体建模技术、三维交互式服装结构设计技术、服饰文物虚拟动态展示系统、服饰文物色彩还原技术、服饰文物智能修复技术等。团队成员先后入选了“陕西省千人计划”、“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等,并代表教育界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