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古道:商於古道起于陕西省商洛市,止于河南省内乡县柒于镇,全长约六百里。这条古道位于陕、豫、鄂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几何中心,地控秦岭之南的丹江孔道。是黄河文化板块与长江文化板块的接合部,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走廊。历史上,这里是先秦时期华夏、苗蛮、东夷三大族团的交错过渡地带,是楚族、楚国、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经略南国的战略通道,是战国时期秦、楚争夺的战略焦点,是秦国扭转乾坤、一统天下的战略支点。
武关古城:武关古城位于丹凤县城东35公里处,建于战国,为关中四塞之一,古称“少习关”。山水环绕,险阻天成,曾被誉为“重关天塞控神洲”,“关门不锁敌难犯”,“武关一掌闭秦中,襄郧江淮路不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韩愈、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寇准等都曾留下吟咏武关的诗赋。毛泽东同志钟爱唐诗,曾亲笔题写唐代李涉诗:“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入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爰送客愁”。
秦楚分界墙:秦楚分界墙建于战国至秦汉,长3.5公里,高3.5米,底宽2米,顶宽1米,形若鸡冠,宛如游龙。此处地势险要,“上山一道,不容并骑”、“秦关百二”即此,是说二人把守路口,百人莫入,诚武关之屏障。历史上曾是武关要塞的重要关隘,原有城楼,派重兵把守,退可守,进可攻。
宋金边城:宋金边城与“宋金鏖战”和“绍兴和议”两个历史故事密不可分。南宋初期,陕西至河南的大片土地成为宋金两国反复争夺的战场。双方打打杀杀,战战和和,曾经两次和议,两次划界。把商洛疆土分为两半,北半边划给金国,南半边属于宋国。双方商定,在棣花驿东边的小河设立榷场,进行商贸交易,以金人的牛马换取宋人的茶叶和棉布等物。后人遂在这个榷场的基础上建成了一条街,取名“宋金街”。街东为“宋街”,街西为“金街”。一条街串连两个朝代,两朝相距仅一步之遥。
二郎庙:在棣花景区还有两座庙,合称“二郎庙”:西边庙里的主神位是杨戬,习称“杨二郎”;东边庙里的主神位是关云长,习称“关三郎”。“二郎”和“三郎”比邻而居,故称“二郎庙”。
魁星楼:二郎庙前有座魁星楼,是在原址上复修起来的,楼分三层,通高18米,建筑风格基本仿照原来的样子。“魁星信仰”本是一种“星辰崇拜”。上古时期,天文星象学很发达,但它未能成为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人间社会伦理思维的印证,认为天上的某些星星具有地上人事的某种职能,从而产生星宿崇拜。
2017年,商於古道丹凤县文化景区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