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社是陕西省侨联主管、主办的一家以都市报为底盘、具备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代传媒机构,旗下新闻业务涉及报纸、网站、论坛、客户端、短视频等全媒体平台,目前日均触达用户超过6500万,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在省侨联的正确领导下,《华商报》的发展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驻地西安市的高度重视——2013年,“支持华商传媒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写入《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支持华商传媒做大做强”写入《西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目前,《华商报》正在推进媒体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实施“华商”“大风”双品牌战略,不断把内容做在互联网上,着力建构一套立足于互联网生态下的华商+产品体系,完善一条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为建设全国一流的未来生态媒体积厚成势。
历史沿革:
《华商报》前身为1941年4月8日由进步新闻工作者在香港始创,同时得到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主要宣传对象是海外侨胞,领导人范长江,督印人兼总经理邓文田。至1941年12月12日停刊。
今天的《华商报》创刊于1995年元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1-0053,国外代号:D4455。1997年7月,《华商报》成功改版,确立了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多年来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全国“都市报晚报十强”前四。
企业愿景:
宗旨: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铸造可持续的未来生态媒体。
新闻理念:民本为魂 民生立媒。
企业文化:
生命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一颗热爱城市、关爱市民的心说话。
发展线:融合创新、数字位移、跨媒体发展。
履行社会责任:
改版初期,《华商报》即在陕南组织建设2所希望小学。
2008年,《华商报》为汶川地震灾区组织各类捐款超过1000万元。
《华商报》常年开设“帮农卖菜”(瓜果蔬菜帮你卖、88880000帮农热线)专栏,为陕西菜农、果农增收超过亿元。
《华商报》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实施“牵手行动”20余年,累计筹集励志奖学金4051万元,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资助数千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华商报》包扶洛南县巡检镇石墙村,派驻第一书记,石墙村如期实现脱贫,目前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华商报》新媒体报道的“陕电援川”,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蒿慧杰书面批示表扬。
获得荣誉奖项:
《华商报》改版26年来获得近百项荣誉,包括陕西省“先进集体”、“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最具社会责任优秀媒体”、“中国地标大报—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报媒”、“改革开放40年先进单位”、“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中国最具广告影响力报纸”、“陕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陕西省A级纳税人”等。
报社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3369号曲江创意谷E座三楼
电 话(传真):(029)8842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