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中华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亲情中华 > 往期回顾
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
发布时间:2022-11-03     作者:   来源:   点击量:1361   分享到:
字号: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激情的华侨青年奔赴延安。为了加强他们之间的团结和联络,并通过他们展开对海外侨胞的联系和宣传工作,1938年底和1939年7月,陕甘宁边区先后成立了陕北公学华侨联谊会和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驻延办事处。为加强党对华侨工作的领导,1940年2月28日,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华侨工作委员会,朱德任书记。同年9月5日,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宣告成立,会址设在大砭沟内的两孔土窑洞里。

1941年12月8日,为加强国际统一战线和党对海外华侨工作的领导,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朱德任主任。随后侨联由大砭沟迁驻王家坪。

WechatIMG253.jpeg

这排平房原是军委机关合作社和军人俱乐部,1942年春夏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由大砭沟迁驻王家坪后,这里就成了延安侨联所在地。在此期间,延安侨联接受以朱德为主任的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

1946年3月12日,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改名为延安华侨联合会。

当时,房内的设备非常简陋,除有几张办公桌凳外,就是华侨喜爱的从海外邮来的书报杂志、乐器、棋类和体育器材。每逢星期天,侨联俱乐部都在桃园举办舞会、开展体育比赛或举行形式报告会。侨联还在这里为新来或将要去前方的华侨同志举办欢迎会或欢送会。

序言

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群众团体。在抗日战争中,延安侨联积极团结留延华侨,广泛联络海外侨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为党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侨务工作者和其他方面的专门人才,并积累了丰富的侨务工作经验。延安侨联在中国侨联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心向延安

WechatIMG254.jpeg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批又一批华侨热血青年离别亲人,从海外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与祖国军民一起,同敌人浴血奋战。作为抗战的重要后方,“到延安去”成了无数爱国华侨青年的心愿。华侨青年大多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途径转赴延安。从西安到延安,路途400余公里,沿途要经过国民党设在耀县、同官、洛川等地的关卡,随时都有被扣留甚至杀害的可能,但华侨青年以“不到延安誓不休”的毅力和精神,硬是克服千难万险,来到延安。抗战时期,先后到延安工作过的华侨有600多人。

跟随华侨一同到来的还有救护车、药品等物资,以及大量的捐款。仅1938年10月至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就收到华侨经香港捐款50万元,宋庆龄从菲律宾汇款6000元,有力地支持了边区军民的抗战。

侨联成立

WechatIMG255.jpeg

1938年底,陕北公学分校成立了华侨联谊会,印尼华侨张然和任主任,泰国华侨朱瘦林任副主任,新加坡华侨廖冰任秘书长。这是陕甘宁边区成立的第一个华侨团体。1938年11月,马来亚华侨彭士馨率南洋华侨司机回国服务团,跋涉7000余公里,历时3个月到达延安。这批成员共11人,他们有的去了前方,有的留在延安。1939年7月16日,留在延安的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在边区交际处成立了驻延办事处。服务团团长彭士馨任总干事,冯志坚任秘书,下设宣传股、组织股、劝募股。

1940年9月5日,由南洋华侨驻延办事处发起,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全体留延华侨大会,来自新加坡、英国、法国、美国、印尼、爪哇等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名华侨出席了大会。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大会决定成立留延华侨救国联合会,并通过简章,选举产生了以李介夫为主任的执行委员会。

为加强党对华侨工作的领导,1940年2月28日,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华侨工作委员会,朱德任书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加强国际统一战线和党对海外华侨工作的领导,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朱德任主任,黄华为秘书长。叶剑英、李初黎、何英、肖林、林仲等为委员。

侨领访延

WechatIMG256.jpeg

1940年5月31日,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与南侨总会常委侯西反、总会秘书李铁民从西安抵达延安,受到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

WechatIMG257.jpeg

6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杨家岭会见了陈嘉庚,并共进晚餐。这次会见给陈嘉庚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55年陈嘉庚重访延安,在毛泽东旧居前,他激动地回忆了当年的情景。

6月2日下午,陈嘉庚、侯西反在朱德的陪同下访问了抗大三分校,受到了抗大三分校师生的热烈欢迎。陈嘉庚访问延安时,一直住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在这里他同许多华侨青年进行了交谈。

6月8日,陈嘉庚一行结束8天的访问离开延安。1940年12月,陈嘉庚回到新加坡,在万人欢迎大会上介绍了在祖国各地的见闻,并指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延安岁月

WechatIMG258.jpeg

在延安,华侨青年积极参加边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先后兴办了华侨毛纺厂、光华制药厂等实业。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看到华侨的身影。在新闻部门工作的有余光生、沈建图、陈龙、丁拓、沈光、曾艾狄、王唯真、廖冰等;在财经部门工作的有余震、庄国英、李永辉等;从事翻译工作的有谢生、郭戈奇等;就连当年给毛泽东开汽车的司机梁国栋,也是从马来西亚来到延安的华侨。

《黄河大合唱》是新加坡归侨冼星海和缅甸归侨光未然一同创作的一部伟大乐章,他从延安唱到重庆,唱遍全国,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当然也有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林、刘金宇、古从军等就长眠在了祖国的土地上。

在数百华侨中,廖承志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他是日本归侨,1935年长征到陕北后,先后任香港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新华社社长、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共中央委员。建国后曾担任过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中国侨联名誉主席、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

1947年3月,延安侨联随中央撤离延安,1948年移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948年秋更名为中国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1956年10月5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在北京成立。